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長江中下游單季稻管理技術意見

科普 閲讀(2.56W)

長江中下游地區單季稻產量佔全國稻穀總產的30%,是我國重要的單季稻主產區。由於該區單季稻品種類型多,種植方式變化快,栽培技術措施比較複雜,關鍵技術落實難度大。對此,根據不同種植方式的特點及其推廣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生育前期管理技術意見。

長江中下游單季稻管理技術意見

一、機插稻生育前期關鍵管理技術

機插稻是水稻生產機械化的關鍵環節,近幾年呈快速發展勢頭,但大面積應用普遍存在播種量偏大,超秧齡移栽,導致秧苗素質較差。整地和機插環節普遍存在深插僵苗、淺插漂秧、漏插缺穴、傷秧死苗等現象,造成基本苗不足、栽後緩苗期延長,低位分櫱發生率低,成穗率下降,加上穗肥運籌不當,導致穗數不足、穗型偏小,最終難以獲得高產。因此,在精確播種育壯秧基礎上,機插稻高產栽培應注意落實以下幾項關鍵措施。

(一)提高整地質量。大田整地做到田平、泥軟、肥勻,全田高低差不超過3釐米,田面“整潔”無雜草雜物,無浮渣等;表土上細下粗,上爛下實。水田整平後需適度沉實,沙質土沉實1天左右,壤土沉實1~2天,粘土沉實2~3天,待泥漿沉澱、表土軟硬適中時薄水機插。

(二)提高機插質量。要求秧齡15~20天、3~4葉期移栽,切忌超秧齡。根據品種特性確定適宜栽插基本苗,穗數型或穗粒兼顧型的常規粳稻畝插1.7~1.9萬穴,每穴3~4苗;大穗型雜交粳稻畝插1.5~1.7萬穴,每穴2苗左右;大穗型雜交中秈稻畝插1.2~1.5萬穴,每穴1~2苗。

(三)加強肥水管理。要施足基肥,返青活棵後長出第2葉、3葉時分別施用櫱肥,每次畝施尿素6~8公斤(雜交秈稻減少10%);機插後1~2個葉齡期間歇淺水濕潤灌溉,以通氣促發根早活棵立苗。待羣體莖櫱數達到預期穗數70%~80%時斷水多次輕擱田,達到田面表層見新根,葉色明顯褪淡,葉片挺起為宜,切忌重擱田。

二、手插稻生育前期關鍵管理技術

近幾年手插稻大面積應用仍然存在秧苗素質下降,單株帶櫱少,栽插基本苗不足,肥水運籌不當等問題,造成大田分櫱遲緩,高峯苗不足,莖櫱成穗率低,羣體穗數偏少、穗型偏小,嚴重製約大面積平衡高產。因此,在精確播種育壯秧基礎上,手插稻高產栽培應注意落實以下幾項關鍵措施。

(一)移栽適宜基本苗。採取寬行窄株移栽,穗數型與穗粒兼顧型品種行距8~9寸,畝栽1.6~2.0萬穴,每穴2苗;大穗型雜交稻品種,行距以9~10寸為宜,雜交粳稻畝栽1.5~1.7萬穴,雜交秈稻畝栽1.0~1.5萬穴,每穴1~2苗。

(二)科學運籌肥料。中等地力田塊畝產700公斤一般需施純氮為:粳稻18~19公斤、秈稻16~17公斤;上等地力田畝產700公斤一般需畝施純氮為:粳稻16~17公斤、秈稻14~15公斤。基櫱肥與穗粒肥比例為5∶5,其中基肥與分櫱肥比為7∶3。堅持氮、磷、鉀測土配方平衡施肥,一般磷肥畝基施P

2O56~8公斤,鉀肥分兩次施,畝基施K2O7.5~10公斤,結合促花肥(倒4葉)畝施7.5~10公斤。

(三)加強水漿管理。返青分櫱期堅持淺水灌溉,對秸稈還田量較大的稻田,分櫱期應適時脱水露田通氣,同時適當增施速效化肥。當羣體莖櫱苗數達適宜穗數80%~90%時,應及時脱水擱田,通過分次擱田,至拔節期土壤沉實不陷腳,田面見新根,葉色顯黃、葉片挺拔,控制無效分櫱,促進有效分櫱生長。但對於秧苗素質差,栽插基本苗不足的田塊,要適當增施分櫱肥促進分櫱,適當推遲擱田時期,當羣體莖櫱苗數達適宜穗數90%~100%時開始輕擱、分次擱。

三、拋秧稻生育前期關鍵管理技術

近幾年,拋秧稻粗放化趨勢值得重視,大面積拋秧稻整地質量不高、拋秧稀密不勻、深淺不一,不利於拋秧稻分櫱發生及壯稈大穗形成,且倒伏風險加大。因此,在精確播種育壯秧基礎上,拋秧稻應注意落實以下幾項關鍵措施。

(一)提高拋秧質量。提高整地質量,堅持淺水整地,達到田面平,無雜物,表土軟爛。根據品種特徵特性精確定量拋栽苗數,計算拋秧盤數,實施精拋、勻拋、定向拋,力爭70%以上的秧苗根部入土,以利紮根立苗。

(二)做好勻苗補苗。拋秧後拉繩揀苗空出操作行,再將揀出的苗栽到缺穴處。同時,移密補稀,解除堆子苗,做到全田秧苗分佈均勻。

(三)早施巧施分櫱肥。氮肥總用量及基肥施用與手插稻大體相似,60%~70%的分櫱肥於拋栽後3~5天施用,剩下的於拋栽後7~10天看苗施用,堅持氮磷鉀平衡施用。

(四)合理水漿管理。活棵立苗期堅持間歇淺水濕潤灌溉,促進發根立苗。立苗後以薄水層灌溉為主,適當露田通氣促進紮根。當羣體莖櫱數達到預期穗數70%~80%時脱水擱田,堅持多次輕擱,擱至土壤沉實不陷腳,葉色褪淡顯黃為宜,切忌一次重擱。

四、直播稻生育前期關鍵管理技術

近幾年,直播稻面積呈擴大趨勢,但應用中存在一些問題,加大了直播稻生產風險。一是整地粗放。主要是整地不平,導致播種過淺或過深,加上溝系不配套,影響一播全苗;二是播種粗放。主要是人工撒播,導致播種過密或過稀,疏密不均,影響全苗勻苗;三是肥水不當。表現為增加分櫱肥、輕擱或不擱田,導致羣體偏大,穗數增加但穗型偏小,抗倒能力弱,易引起倒伏;四是草害嚴重。直播稻田雜草發生量一般較大,由於除草劑和防治時期選擇不當等,草害發生明顯加重,減產風險加大。因此,實現直播稻穩產應重點落實以下幾項關鍵措施。

(一)早播與適量播種。早播是直播稻延長生育期,確保高產的技術關鍵。要實行精量播種,雜交稻畝播1~1.5公斤,常規稻畝播2~3公斤。

(二)提高整地與播種質量。大田整地要達到“早、平、適、暢”,即早翻耕、田面平、畦面軟硬適中、溝渠暢通。注意勻播,推廣機械精量條播技術。

(三)科學運籌肥料。氮肥施用總量按斯坦福公式計算確定,基櫱肥與穗肥比例6∶4,磷鉀肥配合施用。前期施足基肥,3~4葉期早施分櫱肥,此後看苗補施分櫱肥。

(四)合理水漿管理。適墒旱直播或土壤沉澱無水層水直播,濕潤通氣狀態出苗。1葉1心期齊苗後建立薄水層,分櫱期淺水促櫱。當羣體總莖櫱數達到預期穗數70%~80%時脱水擱田,乾濕交替,以幹為主,多次輕擱,促進深紮根控分櫱,增強根系活力。

(五)做好化學除草。播後2~4天,在晴好天氣時,排乾田間積水,用直播寧或利稻等進行化學封殺;播後10~15天,即2~3葉期,用稻傑或卞二氯等進行化除;播後25~40天,即5~7葉期,對闊葉雜草及莎草重的田塊,用二甲四氯加苯達鬆進行噴霧,隔天覆水,保持3~5釐米水層5天以上。

五、水稻生育前期病蟲害防控技術

隨着種植制度的改革以及栽培方式的改變,長江中下游地區近幾年水稻條紋葉枯病、黑條矮縮病等病害發生與為害呈加重趨勢。隨着機插稻、直播稻等遲播遲栽方式的普遍應用,苗期稻薊馬等為害嚴重,應針對性做好生育前期病蟲害防控工作。

(一)條紋葉枯病與黑條矮縮病。關鍵是“治蟲防病”,切斷蟲媒傳毒。秧田期狠治灰飛蝨,移栽後3~5天,每畝用10%吡蟲啉40克兑水40公斤,或5%的鋭勁特懸浮劑40克兑水40公斤,或20%異丙威乳油150~200毫升兑水50公斤噴霧。要堅持加強蟲情預測預報,提高防治針對性。

(二)水稻紋枯病。每畝用5%井岡黴素水劑100~150毫升或井岡黴素高濃度粉劑25克加水100公斤常規噴霧或加水400公斤潑澆。注意選擇雨後晴天施藥,施藥時田間保持3~5釐米水層。

(三)苗期稻薊馬。移栽期將受害秧苗的上半部,加入40%樂果或90%的敵百蟲1000倍溶液浸一分鐘,再堆放一小時後插植。大田期葉尖受害初卷時,每畝用40%樂果、或90%敵百蟲、或50%巴丹100克兑水50公斤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