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實用高效型梨樹“高接換種”新技術

科普 閲讀(2.38W)
實用高效型梨樹“高接換種”新技術

我國梨栽培總面積107.4萬公頃,總產量1426.2萬噸,分別約佔世界梨栽培面積和產量的72%和65%。儘管我國是梨生產大國,但不是生產強國。其突出問題是:一、品種結構不合理,品種老化。如酥梨、鴨梨、金花梨、黃花梨等所佔比例太高,市場售價低。二、品種更新緩慢,高改技術落後。傳統的高改方法採用主枝皮下接。由於高接係數低,樹冠恢復慢,高改所打破的生長平衡難建立,常導致高改病的發生,嚴重影響了我國梨品種結構調整的效率。高接換種技術就是針對這些問題的一種操作容易、一看就懂、一學就會、高接係數高、樹冠和產量恢復快的實用、易操作、高效的梨樹栽培新技術。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和南京農業大學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出主枝(幹)打洞插皮接+小枝切腹接的梨樹高接換種新技術。技術要點:一、在保留基部原有主枝數3~5個的基礎上,把中心幹保留下來,並對保留下來的主枝(幹)留1.5~2米短截,把原有的樹形改造成基部多主枝中幹圓柱型的高光效樹形。二、針對多年生光禿枝(幹),通過在韌皮部打洞,可方便地插入一枝芽,進而填補樹冠中的空缺。三、把留下的主枝(幹)上的直徑1~2釐米的小枝短截至8~10釐米進行切腹接,通常在主枝(幹)上可嫁接20多個接穗,一棵20~40年生的大樹可嫁接上100~200個接穗。當年可恢復樹冠,第二年即可結果,第三年可恢復產量。

在主要梨產區如河北、安徽、河南、江蘇、山東、湖北、河北、遼寧、四川等省市推廣面積100萬畝以上,有效降低了原來傳統的(或地方性的)品種及老品種的比例,促進了梨品種結構的調整。目前早、中、晚熟品種結構約為55∶25∶20,相對比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