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節氣>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 | 元宵節是怎麼來的

節氣 閲讀(2.15W)

春節後的第一個節日就是元宵節了,元宵節就是親人一起團聚的節日,熱熱鬧鬧的吃着湯圓過元宵,湯圓圓圓甜甜的,非常的香軟美味。那麼大家知道為什麼元宵節一定要吃元宵嗎?下面小編為大家解答吧!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 元宵節是怎麼來的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專家介紹稱湯圓也稱“湯糰”或“圓子”“糰子”,南方人還稱為“水圓”“浮圓子”。每到正月十五,幾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

民俗專家表示,煮湯圓時,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裏湯圓,家家户户團團圓圓,象徵着團圓吉利。因此,吃湯圓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調查同時也顯示中國人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熱愛,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熱愛。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樣的味道。

另外,湯圓的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 元宵節是怎麼來的 第2張

元宵節是怎麼來的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説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 元宵節是怎麼來的 第3張

其二,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説”;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據瞭解,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説,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着重要的推動意義。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 元宵節是怎麼來的 第4張

新鮮元宵怎麼保存

1、冷藏

購買元宵回家後應敞開包裝袋或將元宵放入盛器中,存放在通風、温度較低處,存放時間最好不超過24小時。特殊情況,可放在冰箱適當冷藏,不能冷凍,儲藏時間越短越好,不要超過7天。煮元宵也有技巧。待水温至80℃--90℃時,放入元宵,大火煮開後,小火燜煮,煮開後就不要蓋鍋蓋。時間約20—30分鐘即可。

2、常温

元宵不要放在冰箱裏,要把它放在麪粉或者澱粉裏面這樣就會適當的延長元宵保鮮期,一不會裂開也不會軟掉更不會粘連在一起。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 元宵節是怎麼來的 第5張

元宵怎麼煮好吃

1、輕輕捏。下鍋前,用手輕捏元宵,使其略有裂痕,這樣煮出來的元宵,裏外易熟,軟滑可口。

2、開水下。要用旺火將水燒開,然後將元宵下鍋,用勺背輕輕推開,讓元宵旋轉幾下,這樣就不會粘鍋底。

3、文火煮。元宵入鍋煮至浮起後,要迅速改用文火,此時若還用旺火煮,元宵不斷翻滾就會破裂。若元宵不斷翻動,受熱不均勻,也易外熟內硬不好吃。

4、點冷水。元宵入鍋後,每開一次應點入適量的冷水,使之保持似滾非滾的狀態,開兩三次後,再煮一會兒,即可撈出食用。這樣煮出的元宵質軟不硬,香甜可口。

5、勤換湯。如果需要大量地煮元宵,元宵煮過兩三鍋後,湯變稠,大大束縛了水分子的活動,應換水再煮。不然的話,就會熟得慢,易夾生。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 元宵節是怎麼來的 第6張

其實元宵也代表着春節已經正式結束啦,又要開始進入正常上班、上學的日子了哦!元宵節是沒有假期的,所以仍在上班的朋友們一定要記得抽時間給親人們發條祝福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