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問答>種植問答>

黃芪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 野生黃芪和種植的黃芪區別在哪

種植問答 閲讀(9.49K)

黃芪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野生黃芪和種植的黃芪區別在哪

回答:1、種植技術:平地種植時,選地勢高燥、疏鬆肥沃的沙壤土地塊作種植地,山區內種植時,選土層深厚、背風向陽的山坡或荒地作種植地。種植前要整地,深翻30-45釐米,並施入適量農家肥。播種前對種子做浸種催芽處理,播種方式多采用直播。2、栽培管理:苗出齊後,需鬆土除草,適時疏苗,結合中耕除草進行追肥。

一、黃芪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1、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

①黃芪是一種深根性植物,若是在平地上栽培,則要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沙壤土地塊作為種植地。若是在山區內種植,則要選擇土層深厚、排水性好、背風向陽的山坡或荒地作為種植地。地下水位較高、土壤濕度較大、質地黏緊、低窪易澇的地方不宜種植黃芪,或土質為黏土、瘠薄的沙礫土也不宜種植黃芪。

②選地後要進行整地,將土壤深耕30-45釐米,同時要結合翻地施入基肥,一般可畝施農家肥2500-3000公斤。翻地一般以秋翻為宜,春耕翻地要注意對土壤保墒,將土壤耙細整平,然後作畦或打壟。

(2)浸種催芽

①採用水選和風選法進行選種,篩除雜質、癟粒和受到蟲蛀的種子。

②播種前用粗砂或磨末機輕度摩擦種皮,或者將種子放入50℃的温水中浸泡6-12個小時,然後撈出來裝入布袋中進行催芽。

(3)播種

①黃芪主要分為春播、伏播、秋播。春播時間一般為每年的4月份中旬至5月份上旬,伏播時間一般為每年的6月份下旬至7月份上旬,秋播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份下旬至10月份上旬。

②春播時要注意土壤的墒情,播種方法有穴播、條播、撒播,但主要方式是穴播及條播。一般情況下,生產上多采用直播的方式,這樣方便進行田間管理,而且省工,種植出來的黃芪產量高、質量好。育苗移栽較為費工,移栽時也容易傷到主根,形成雞爪芪,影響品質。

(4)採種

①一般情況下,二年生的黃芪就能開花結實,但種子一般不飽滿,所以種植黃芪一般採收3年生以上植株所結的種子為宜。

②採收時要做到隨熟隨採,如果沒有及時採收,則莢果容易自然開裂。採收後,將莢果曬乾脱粒,留作種用。

2、栽培管理

(1)中耕除草

當年苗出齊後,進行鬆土除草,一般需要進行2-3次。苗高7-10釐米時要疏苗,定苗株距以15-20釐米為宜。以後每年在黃芪的生長期視土壤的板結情況、雜草長勢進行鬆土除草。

(2)追肥

種植1-2年的黃芪生長旺盛,根部發育速度較快,需結合中耕除草追施適量的磷、鉀肥。

(3)灌溉與排水

黃芪在出苗和返青期需水量較多,遇到乾旱天氣要及時灌水。進入雨季後,土壤濕度大,此時要及時對容易積水的田塊進行疏溝排水,防止爛根。

(4)防治病蟲害

①白粉病:該病害從苗期至成株這段時間均可發病,發病時間多為7-8月份,主要危害葉片,也能危害莢果,受害葉片和莢果的表面會生出白粉,之後病斑上會出現小黑點,導致早期落葉或整株枯萎。防治方法為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每15天噴施1次波美0.3度石硫合劑,或噴施50%託布津800-1000倍液,每隔10天噴1次,連噴2-3次。

②根腐病:該病害主要危害黃芪的根部,造成爛根,病發後植株自上而下萎蔫、枯黃,直至死亡。發病時間一般為6-8月份,高温高濕、土質黏重時容易發病。防治方法為合理選地,加強田間管理,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病穴用石灰進行消毒,整地時每畝使用1公斤70%五氯硝基苯進行消毒,並施用20-25公斤石灰氮作為基肥。

③蚜蟲:蚜蟲是一種屬於同翅目的昆蟲,一般會在6-8月份發生,主要危害植株上部的嫩莖葉,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髮育。防治方法為噴施40%樂果乳油(1500-2000倍液)和50%殺螟鬆(1000倍液),每隔7天噴施1次。

④豆莢螟:豆莢螟是一種屬於鱗翅目、螟蛾科的昆蟲,一般會在6-9月份發生,成蟲通常會產卵於嫩莢或花苞上,幼蟲孵化後會危害黃芪種子。防治方法為在成蟲盛發期於傍晚噴灑80%晶體敵百蟲(1500-20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3-5次,直到所有種子都成熟。

二、野生黃芪和種植的黃芪區別在哪

1、顏色不同

野生黃芪的顏色一般較深,因為它常年生長於野外,被泥土覆蓋的表面部分難以被完全清洗掉。人工種植的黃芪其表面一般不會有太多的泥土,看起來比較光滑。

2、分支不同

野生的黃芪其根部分支較多,分支細長且錯亂。人工種植的黃芪其根系一般較粗,分支較少。

3、出售方式不同

野生的黃芪一般是整根出售,很少能見到切成片狀的。人工種植的黃芪一般都是以切片的形式出售。

4、藥效不同

野生黃芪沒有打過農藥,容易出現黑心、空心的情況,但是藥效要稍微好一點。人工種植的黃芪每年都會被定時採摘,藥效一般比野生黃芪略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