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問答>有問必答>

怎麼區分草莓黃萎病和枯萎病?

有問必答 閲讀(1.6W)

問:怎麼區分草莓黃萎病和枯萎病?如何防治?

怎麼區分草莓黃萎病和枯萎病?

草莓種植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病害,其中黃萎病和枯萎病這兩種病非常相似,其實一開始小編也很難弄清楚,所以今天專門查閲了一些資料,整理了這倆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枯萎、黃萎病症略有不同:

枯萎病:

先在地上部分表現出病態,地上部心葉初期變黃綠色或黃綠色捲曲,3片小葉中有1~2片質地變硬,狹小或呈船形,葉片表面粗糙無光澤,逐漸變黃,後萎蔫枯死。葉片變紫色枯萎,葉緣褐色向內卷。葉柄和果柄的維管束變褐色與黑褐色。地下根系呈黑褐色,不長新根,維管束變褐壞死。潮濕時近地面基部長出紫紅色的分生孢子。病株矮小,無光澤,老葉紫紅色萎蔫,最終全株枯死。

黃萎病:

發病幼苗新葉失綠變黃或彎曲畸形,葉片狹小呈船形,複葉上的兩側小葉不對稱,呈畸形,多數變硬,葉色黃化。發病植株生長不良,無生氣,葉片表面粗糙無光澤,從葉緣開始凋萎褐變,最後植株枯死。地下根部、葉柄和莖的維管束髮生褐變甚至變黑。簡單説,小編也只發現了一個比較明顯的點,就是枯萎病發病中後期中下部葉片會變成紫紅色萎蔫,大家可以把這點作為判斷的關鍵之一。

枯萎、黃萎不同點:

1、致病菌不同

草莓黃萎病致病菌為半知菌亞門,輪枝孢屬真菌。

草莓枯萎病病原為鐮孢黴屬的真菌。

其實説這是不同點,其實也是相同點,因為這倆都屬於真菌性病害,所以防治藥劑很多都是共通的。

2、高發期不同

草莓枯萎病主要侵害根部,苗期症狀不明顯,主要表現在開花至收穫期。

草莓黃萎病的發病盛期在匍匐莖抽生多的育苗中後期、假植期和定植初期。

倆病相同點:

1、都在高温高濕的環境下容易爆發

高温高濕都是生病的絕佳環境。枯萎病一般在16℃左右開始發病,22℃以上可達發病高峯,25~30℃即會造成病株枯死,萎蔫也最多。

黃萎病發生的適宜温度則是20~25℃。

2、傳播途徑相同

兩種病都屬於土傳病害,主要傳播途徑都是帶病母株和土壤、水源,從植株根部傷口或直接從幼根的表皮和根毛侵入,通過維管束向上移動擴散到植株葉及根系,引起發病最後乾枯死亡。

其中特別要注意的是移栽的時候毛細根會有傷口,這是引起兩種病害的頭號原因之一。

3、土壤都存在很大問題

其實根本原因都出在土壤上,大多是兩個原因,一是重茬導致土傳病菌積累,根線蟲嚴重;二是化肥用的不合理,導致的結果就是土壤鹽漬化程度變高,透氣保水性變差,對根系有影響。

兩種土傳病害一起防

之前也説過了,區分其實並不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是預防。

1、養土,增加土壤可持續性發展

土壤消毒是很重要的環節,氯化苦、棉隆、威百畝、石灰氮都可以用做土壤消毒,但只是其中一項措施,更重要的是消完毒以後施菌肥,穩定微生物環境,參考用法是草莓移栽後3d,每畝施生物菌1.5kg(對水根灌)。

2、養根

含腐植酸類、含氨基酸類、海藻酸類水溶肥其實都可以用來促進根系生長的。

所以可以噴施氨基酸肥2~3次,促進苗子長得更壯點。

追施磷酸二氫鉀可以平衡地上部分和地下生長的需求,也有促進根系生長的作用。

3、藥劑預防

種植時可用含有芽孢桿菌進行噴施或澆灌,但可及時用70%甲基託布津600倍液、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等藥劑進行每穴灌根防除。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用菌劑沾根,用枯草芽孢桿菌+海藻肥沾根。或7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藥液每15天一次噴淋基莖部。

注意:苯菌靈和多菌靈、硫菌靈等有交互抗性,這幾個不要作為替換藥劑

如果病害已經發生,70%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澆根,並在成活後再用上述藥劑噴施全株,每隔7~10d再噴1次,連噴3次,可減輕病害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