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問答>有問必答>

養鴨育雛的時間怎麼選擇 | 育雛方法有哪些利弊

有問必答 閲讀(1.98W)

我國的蛋肉用鴨在養殖過程中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採取散養的態度,養殖的數量並不高,養鴨在育雛期多表現出了很明顯的季節性。那麼何時才是最適合育雛的時間點呢?

養鴨育雛的時間怎麼選擇?育雛方法有哪些利弊?

蛋肉鴨全年的育雛期不超過6個月,大都從3月底開始,至9月中旬結束。圈養或籠養的蛋鴨、肉鴨,都可以採用全年孵化、全年育雛的方式。

形成這種傳統習慣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我國農村養鴨的條件比較差,設備非常簡陋,大都沒有專用的育雛室,缺乏保温設施,基本上依靠自然温度育雛。因此,在氣温較低的秋、冬季,很難培育好雛鴨。

二是我國的農村養鴨,大都是採用放牧飼養,依靠江河、湖泊、稻麥茬口的天然飼料,降低飼養成本,而不是採用全圈養、全飼餵的方式。所以,育雛季節的選擇恰當與否,不僅關係到成活率的高低,也影響飼養成本和經濟效益的大小。

三是鴨的產蛋高峯期避開炎熱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鴨的利用率。

養鴨的三種育雛方法利弊分析

地面育雛:是指在育雛舍的地面上鋪上5釐米厚的鬆軟墊料,將雛鴨直接飼養在墊料上,採用地下(或地上)加温管道、煤爐、保姆傘或紅處線燈泡等加熱方式提高育雛舍內的温度,這種方法簡單易行,投資少,但房舍的利用率低,且雛鴨直接與糞便接觸,羽毛較髒,易感染疾病。

立體籠育:是指將雛鴨飼養在特製的多層金屬籠或毛竹籠內,這種育雛方式比平面育雛更能有效地利用房舍和熱量,既有網上育雛的優點,還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缺點是投資較大。目前生產商品肉鴨多采用網上育雛或立體籠育,肉用種鴨一般採用地面育雛或網上育雛。

網上育雛:是指在育雛舍內設置離地面30-80釐米高的金屬網、塑料網或竹木柵條,將雛鴨 飼養在網上,糞便由網眼或柵條的縫隙落到地面上。這種方式雛鴨不與地面接觸,感染疾病機會減少了,房舍的利用率比地面飼養增加1倍以上,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節省了大量墊料,缺點是一次性投資較大。

養鴨育雛的時間怎麼選擇?育雛方法有哪些利弊? 第2張

肉鴨育雛期的管理要點

及時飲水喂料:雛鴨出殼12~24小時後,及時給予飲水和喂料,飲水器要充足及分佈均勻,讓雛鴨及時飲水,必要時採用人工調教飲水。雛鴨飲水後1~2小時,用全價優質小鴨料(1~3天齡可用小雞料代替)用水軟化後,均勻撒在料盤或塑料布上,誘其採食,全部能正常覓食後,改用料槽供料自由採食。

育雛温度:剛出殼的雛鴨,其體温調節能力差,必須做好保温工作。1~3天齡的育雛温度30~32攝氏度,以後每隔2天温度下降1攝氏度,當舍温降至與外界温度相近時停止加温。

舍內育雛密度:1~7天齡時,地面育雛每平方米20~40只,網上育雛每平方米40~60只。

育雛期的時間:建議冬春寒冷季節育雛期的時間15~20天,夏秋温暖季節育雛期的時間7~10天。

光照:雛鴨的食量小,消化能力強,生長快,晝夜不斷地採食,故育雛舍應有充足的光照,晚上也要有電燈照明,讓其24小時採食。

注意通風透氣:育雛舍風的通風要良好,以防舍內的氨氣、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誘發疾病和引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