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問答>養殖問答>

小麥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生與防治措施 | 附症狀

養殖問答 閲讀(7.83K)

小麥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生與防治措施,附症狀
小麥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生與防治措施,附症狀

發生原因:田間存在致病力較強的病原細菌,植株的長勢較弱,抗逆性較差,田間的温度有利於發病。

防治措施:種植抗病品種,播種前用45℃的温水浸種3小時,待晾乾後再播種,發病初期,用敵磺鈉進行葉面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或用50%春雷氧氯化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進行莖葉噴霧,連噴2-3次。

一、小麥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生與防治措施

1、發生原因

(1)田間存在大量的具有較強致病力的病原細菌。

(2)植株的生長勢較弱、抗逆性較差,處於容易感病的狀態。

(3)田間的温度有利於發病,適宜的發病温度為26-30℃。

小麥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生與防治措施,附症狀 第2張

2、防治措施

(1)選擇抗病品種作為種植對象,施肥時採用配方施肥技術。

(2)適時播種,春小麥要選擇生長期適中或偏長的品種,冬小麥不宜早播。

(3)播種前用45℃的水恆温浸種3小時,待晾乾後再播種,或用30℃的1%生石灰水浸種24小時,待晾乾後用40%拌種雙粉劑進行拌種,藥物用量為種子重量的0.2%。

(4)發病初期,葉面噴施敵磺鈉,或農用硫酸鏈黴素,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施2-3次。

(5)發病初期,莖葉噴施50%春雷氧氯化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或53.8%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800倍液,或77%硫酸銅鈣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連續噴施2-3次。

小麥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生與防治措施,附症狀 第3張

二、小麥細菌性條斑病的症狀

1、發病部位初現深綠色的小斑點,大小如同針尖,之後擴展為半透明水浸狀的條斑,再逐漸變成深褐色,期間常出現小顆粒狀菌膿。

小麥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生與防治措施,附症狀 第4張

2、葉片上更容易出現褐色條斑,因此叫做細菌性條斑病,病斑出現在穎殼上時稱為黑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