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水稻赤枯病多發 | 注意及時排澇

科普 閲讀(9.83K)
水稻赤枯病多發,注意及時排澇

受近期連續降雨影響,“三病三蟲”(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及稻縱卷葉螟、稻飛蝨、螟蟲)為主的水稻中後期病蟲總體將偏重發生。相信廣大種植户和經銷商朋友已經在當地農技及植保部門的的指導下做好充分準備,但除了水稻侵染性病害,多雨易澇的環境條件也有助於水稻生理性病害的發生,近期在宿遷市泗洪縣已有水稻赤枯病發生,為了便於大家對水稻赤枯病進行識別和預防,本文將就其要點進行梳理。

1什麼是赤枯病

水稻赤枯病俗稱鐵鏽稻,是水稻的一種生理性病害,隨着近年來秸稈還田和機插稻面積的擴大有加重趨勢;該病害多發於水稻分櫱初期,至分櫱盛期達發病高峯;一旦發生即會嚴重影響水稻的生長,繼而影響產量,一般減產10~20%,嚴重時可減產30%以上。

2症狀

水稻赤枯病症狀最先從下部老葉開始顯現,通常在老葉尖端產生褐色斑點,後向下逐漸變赤褐色,最後全葉枯死;症狀可逐漸向上部葉片蔓延,嚴重時全株只有少數新葉保持綠色,遠望似火燒狀。

該病害可致移栽後的水稻秧苗返青活棵緩慢、株型矮小緊湊、分櫱減少,上部葉片瘦弱挺直。

拔起病株可見根部呈赤褐色,嚴重時變黑、腐爛,同時新根極少,白根生長受抑制。

3類型

根據水稻赤枯病的生理性成因,可將赤枯病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土壤缺鉀型。因土壤有效鉀含量低,不能滿足水稻生長對鉀的需求而發病。此類型赤枯病多發生在沙土田和漏水田。通常在水稻栽後兩週左右時間即開始發病,初期稻株葉色略呈深綠,葉片狹長而軟;基部葉片自葉尖沿葉緣兩側向下逐漸變黃色或黃褐色;拔出根後可見根毛少且易脱落。

(2)植株中毒型。因土壤中含有大量未腐熟的秸稈、糞肥等產生的還原性物質(如硫化氫等)毒害稻根,抑制其紮根及養分吸收能力。此類型多發生在秸稈還田田塊、深泥田等;常造成稻苗移栽後難返青、返青後少分櫱,葉尖先向下褪綠並長出紅褐色斑點。

(3)低温誘發型。因長期低温陰雨影響水稻根系發育,導致吸肥能力下降而發病。此類型多發生在連續陰雨天氣或梅雨季節,在秧苗栽插過深、偏施氮肥、稻田長期積水的田塊會加重發生,染病稻株具備赤枯病典型症狀。

4防治方法

赤枯病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貧瘠的田塊應多施用腐熟完全的有機肥兼磷鉀肥培肥土壤,增加養分和礦質營養元素含量;水稻移栽前避免有未腐熟的殘茬秸稈和有機肥存田;水稻移栽後如遇連續陰雨天氣注意及時排水。對於已發病田塊應依據不同的發生類型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鍼對性的治療。

(1)土壤缺鉀型赤枯病。可與氮肥一起施用適量鉀肥(7.5kg/畝),防止偏施氮肥造成葉片嫩綠;

(2)植株中毒型赤枯病。對顯出症狀的田塊及時脱水露田,通過增加土壤通氣性降低還原性毒素作用能力,促發新根,增強根系對磷鉀的吸收能力;遇連續陰雨天氣,田間水層要淺,保持時間不宜過長;

(3)低温誘發型赤枯病。可噴施磷酸二氫鉀葉面肥、生長調節劑等,補充植株所需磷鉀肥,促進秧苗快速恢復。

發生赤枯病的田塊如果已發生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稻瘟病、紋枯病等侵染性病害,可將磷酸二氫鉀採用二次稀釋法與其他殺菌劑一同施用。需要注意的是磷酸二氫鉀不宜與鹼性殺菌劑如氫氧化銅,或含有鈣鎂等金屬陽離子的藥劑混用。如不能確定能否混用,可各取用少量做混配溶解實驗,如有沉澱產生則不宜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