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草魚死亡的罪魁禍首代謝障礙綜合症

科普 閲讀(8.34K)
草魚死亡的罪魁禍首代謝障礙綜合症

近來,在城郊等地的草魚精養高產塘,發生了一種肝膽病變為主要特徵的流行性疾病,該病主要危害草魚魚種和成魚,從每年的5月初便開始引起草魚的死亡,無明顯的發病高峯,但是病程較長,發病率高。此病經診斷即為代謝障礙綜合症。由於該病外觀症狀不明顯,廣大從業人員又缺少對該病的認識,因此往往不能正確診斷和治療該病,經常出現誤診、誤治的情況,給養殖户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結合自己多年來的防治經驗,探討了該病的有效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一、發病原因。草魚代謝障礙綜合症發生的原因較複雜,但主要的原因有如下三個方面。1、飼料因素。①養殖户為降低成本,使用配合飼料一味追求低價位,飼料中營養成分不全,維生素含量達不到魚類健康生長的需求,造成了維生素缺乏,引起肝病;②開春季節水温低,草魚的代謝水平較低,盲目加大投餌量,使草魚攝取的營養物質超過了其正常的生理需求,導致了營養代謝不良,出現體內脂肪積累和肝病;③在預防魚病的過程中,內服藥餌中要麼長期過量添加藥物要麼選擇較便宜的內服藥品,導致了魚類中毒和藥物殘留的問題;④不注意飼料保管,飼料發黴變質,受潮發黴變質的飼料產生的黃麴黴素及硝酸基化合物等都可引起肝病;⑤飼料的營養指標與養殖對象不匹配,蛋白質等營養指標過高。如用鯽魚料喂草魚、鯿魚等。2、環境因素。池塘多年進行精養、未清淤,導致池底淤泥變厚,池塘水位變淺;7月份之前的池塘水深不足,池塘條件又達不到精養高產的要求,盲目去增加放養密度和投餌量,忽視水質調節,導致了池塘環境惡化;頻繁、濫用藥物也造成池塘中有毒有害物質積累沉底,使草魚慢性中毒而損害肝臟。在惡劣的養殖環境中草魚新陳代謝下降、發生代謝障礙,免疫力減弱,容易感染病原體引起大量死亡。3、藥物因素。近幾年草魚死亡比例中,使用藥物導致魚類死亡的因素已經大大提高,比飼料因素、環境因素等的比例還要高,所以更應該引起廣大養殖業者的重視。目前在魚病防治上是以化學藥品為主,而化學藥品長期反覆超量使用極易造成藥物性肝損傷,甚至也有采用違禁藥品的現象發生。如土黴素長期使用會引起肝損害;氯黴素長期使用會引起肝脂肪侵潤,甚至肝壞死;長期使用呋喃唑酮,可使肝臟嚴重受損,肝細胞變性壞死,導致了魚體內蓄積腹水等;還有一些養殖業者為了降低用藥成本,傾向於選用低價位藥物,質量不保證,導致了在魚病治療不徹底,並容易發生魚病反彈,增大疾病難度,延誤了治療時間;所以防治魚病上要做到對症下藥、交替用藥,避免頻繁過量使用藥物,特別是禁用藥物;多選一些高質量好口碑的產品或選擇專門研究開發內服藥物的廠家。二、發病症狀。1、外部症狀。①體色變化:體色暗淡,局部鱗片鬆散、灰暗,少數背部肌肉腐爛,部分眼眶和鰭條基部少量充血,鰭條末端殘缺不全分叉,以尾鰭較為嚴重。②體型變化:體型不正常,比正常魚較為短粗,腹部膨大,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水現象,解剖後可見體內脂肪富集。③活動異常:早期的病魚還可以主動少量攝食,漂游池邊,但反應遲鈍、食量減少、病魚體表④無明顯變化;隨着病情的發展,病魚出現竄遊或痙攣,在池邊獨遊,多是在凌晨死亡。以上症狀可能單獨發生,也可能幾種同時發生,同時常伴併發症,如爛鰓、腸炎、赤皮、爛尾等症狀。2、內部症狀。草魚代謝障礙綜合症的內部病變主要表現在肝胰臟、膽囊上。肝胰臟的症狀為:失血腫大,表面被脂肪組織塊覆蓋,變黃、發白或局部呈綠色塊狀,成為花肝,質脆易碎,組織鬆散;膽囊的症狀為:膽囊膨大充盈,膽汁豐富,呈現綠色或墨綠色,少數魚在死亡之前會有少量的膽汁外溢,擴散至相鄰的內臟器官和肌肉表面;同時也有膽囊萎縮的現象發生。三、防治措施。1、預防。由於草魚代謝障礙症是綜合因素導致的,所以建議養殖業者在草魚養殖過程中應採取適當措施加以預防:①採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曝曬,同時選用合理放養密度;②加強水質管理,定期使用水質和底質改良劑如底毒消、潔水靈、淨水解毒劑等;定期排老水加註新水;③發病期間不要潑灑具有極強性的氯製劑藥物,應選綠色且温和的殺菌劑如菌毒消、沐菌消;④定期投喂高細度、流動性好、質量好的保肝護膽中草藥。如應激寧Ⅲ型、護肝素、魚用多維等;⑤選擇優質草魚專用配合飼料,有條件池塘適當搭配青草投喂,禁止強化、過量投喂;⑥防病治病時要對症下藥、交替用藥、避免過量用藥。2、治療。在養殖過程中,一旦發現草魚患有代謝障礙症,應及時治療,具體措施如下:①停食兩天,同時全池潑灑水質改良調節劑。如底毒消、潔水靈、淨水解毒劑、水質保護解毒劑、嫩水素等。②第三天開始投飼,投餌量減半,並在飼料中添加應激寧Ⅲ型+魚用多維,進行治療,連喂7~10天。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療期間切忌使用外用殺蟲、消毒藥劑,同時在投喂藥餌期間必須按劑量和療程實施,切忌隨意增大和降少用量、縮短用藥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