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穀子粒黑穗病的症狀、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科普 閲讀(3.05W)
穀子粒黑穗病的症狀、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穀子粒黑穗病主要為害穗部,通常一穗上只有少數籽粒受害。抽穗前不易發現,較難識別。病穗剛抽出時,因孢子堆外有子房壁及穎片掩蓋不易發現。病穗短,直立,大部分或全部子房被冬孢子取代。當孢子堆成熟後全部變黑才顯症。病粒較健粒略大或相等。穎片破裂、子房壁膜破裂後散出黑粉,即病原菌冬孢子。

黑穗病的分佈與危害:我國各穀子產區都有發生,東北、華北地區較多。由穀子黑粉菌侵染所引起。一般發病率為5%-10%,個別田塊高達45%,減產較大。

症狀:又叫灰疸,典型的種傳病害,病菌在幼芽期由胚芽鞘侵入,穗期表現症狀,被害株全部或部分籽粒變為黑粉。

分類:

粒黑穗:通常全穗發病,病穗初為灰綠色,後期變為灰白色,病粒變為小灰包,比正常籽粒稍大,卵圓形或圓形,外包灰白色被膜,內部充滿黑褐色粉末,是黑粉菌的冬孢子。重量減輕。

腥黑穗:僅為害個別籽粒,穀子抽穗後僅有少數籽粒發病,其他籽粒健康。孢子堆長圓錐形或卵圓形,最大的比正常穀粒長几十倍。冬孢子堆突出到外穎的外面,極為醒目。冬孢子堆外膜初呈綠色至綠色,後變墨綠色。一個病穗上病粒l~5個,多到20個,後期破裂散出黑褐色冬孢子。

軸黑穗:為害穗部,散生,內部充滿黑粉,為病原菌的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生於子房中,全穗子房被侵染,被害子房腫大為圓

發生規律:種子帶菌是主要侵染來源。

土壤温度低,墒情差,覆土厚,種子出苗慢,病菌侵染時間長,發病重。

侵染過程:

粒黑穗病系統侵染,通過種子帶菌傳播,萌芽的冬孢子從穀子幼苗的胚芽鞘部位侵入幼苗,並隨着生長點向上生長,進而到達分化的花序裏,最後侵入幼嫩的子房裏,破壞子房,形成大量的冬孢子,使穀穗變為黑穗,完成侵染髮病過程。

腥黑穗病和?S黑穗病非系統侵染病害,不經種子和土壤傳播,於穀子開花時從花器侵染子房,當年侵染髮病。穀子開花期雨量較多年份發病率高,乾燥年份發病率低。誘發病害的環境因子是穀子開花期的日照時數及相對濕度。曰照時數少和相對濕度大時會延長開花期,增加病菌的侵染機會,發病率就高。

症狀:在抽穗前一般不顯症狀。抽穗後不久,穗上出現子房腫大成橢圓形、較健粒略大的菌癭,外包一層黃白色薄膜,內含大量黑粉,即病原菌冬孢子。膜較堅實,不易破裂,通常全穗子房都發病,少數部分子房發病,病穗較輕,在田間病穗多直立不下垂。

防治方法:

種植抗病品種。

選留無病種子單打單收。

藥劑防治用25%五氯硝基苯可濕性粉劑,或15%粉鏽寧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等,均按種子重量0.2%――0.3%藥量拌種處理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