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觀賞植物蚧殼蟲的發生與防治

科普 閲讀(3.34W)

一、蚧殼蟲的習慣特點

觀賞植物蚧殼蟲的發生與防治

蚧殼蟲是觀賞植物上常見的害蟲。尤其是在我國南方,地處温帶與亞熱帶地區,蚧殼蟲品種繁多,損害嚴重,已成為觀賞植物蟲害中極為突出的問題。特別是多年生草本花卉受害更重,我國北方地區以温室內發生較多,是温室花卉的重關鍵蟲。其中,吹綿蚧則發生最為常見,也是損害較為嚴重的蚧殼蟲之一。

吹綿蚧俗稱棉花蟲,屬綿蚧科。是世界性散佈的害蟲,原產澳大利亞。目前,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均有發生。此蟲寄主植物頗為龐雜,約50科,250多種。主要損害茶花、牡丹、桂花、梅花、玉蘭、玫瑰、薔薇、月季、米蘭、扶桑、夾竹桃、變葉木等觀賞植物。

吹綿蚧雌性成蟲身體為橢圓形,橘紅色,背面隆起,並有很多黑色短毛,體背長有一層白色蠟粉。成熟雌蟲腹部有白色蠟質卵囊,囊上有脊狀隆起線14—16條。雄性成蟲瘦小,橘紅色,前翅紫黑色,後翅退化為平衡棒。雄性成蟲發生數量少,不易被發現。初孵若蟲足、觸角及體上的毛髮達,體裸。取食後,體背覆蓋淡黃色蠟粉。卵長橢圓形,橘紅色,密集於白色卵囊內。

吹綿蚧一年發生2—4代,南方天然條件下,以若蟲及無卵雌蟲在葉背及枝條、樹幹上越冬,北方温室內冬季可延續損害。滋生方法以孤雌生殖為主,春季雌蟲產卵可達600粒之多。卵產於白色卵囊中,若蟲孵化後,在小領域內分散活動。雌蟲、若蟲多喜歡在新葉葉背、新枝於陰面羣集損害,雌成蟲固定取食後,終身不再移動,並分泌蠟質,形成卵囊。

吹綿蚧的主要損害方法是以成蟲、若蟲羣集在葉背中脈兩側和枝條上刺吸汁液,嚴重時可佈滿全部枝條,致使寄主葉片變黃、枝條萎縮、皮層粗糙。因為成、若蟲能分泌大批蜜露,沉積在葉面,誘發煤污病,葉片污黑,提早脱落,樹勢消退,很少開花、結果,甚至枝條或全株枯死。

吹綿蚧適宜生活在暖和、濕潤的環境,乾熱對其生長髮育不利,特別會引起若蟲大批死亡。植株枝葉茂盛、鬱閉是吹綿蚧滋生的有利條件。

吹綿蚧活動領域有限,通常只在植株內不同部位上下移動,或僅限於在鄰近植株領域內活動。其雄蟲飛翔能力弱,遠距離傳播主要是靠風、流水及其餘昆蟲、動物。人類的生產活動如苗木、盆栽花卉的調運是吹綿蚧遠距離傳播的重要道路。

二、蚧殼蟲的防治

對吹綿蚧的防治主要是減少蟲源,勿引進栽植帶蟲花木,栽植後發現害蟲要及時節制,防治蔓延。

1。加強植物檢疫。在引進觀賞植物的苗木時,應加強檢疫,發現有蟲應及時解決。數量大的能夠用藥劑燻蒸;數量少時,可採取徹底刮除的辦法,保證引進的苗木上不帶有吹綿蚧進入苗圃、温室及園林內。

2。合理修剪、整枝。吹綿蚧常彙集在植株各枝條上,冬季對植株進行整枝修剪時,將蚧殼蟲棲息密度高的枝條剪除,以壓低越冬的蟲口密度。對個別植株生長過旺、枝葉鬱閉的局部進行修剪,改良通風透光的條件,使其不利於蚧殼蟲的生長,減輕損害。對剪下的有蟲枝條,應集中銷燬,同時加強肥水管理,促使抽發新稍,更新樹冠,恢復樹勢。

3。刮除蟲體。對一些數量少而珍貴的盆栽花木,可用竹片進行刮除。

4。保護和放養天敵昆蟲。引進和放養澳洲瓢蟲、大紅瓢蟲是卓有效果的生物防治方法。

5。藥劑防治。吹綿蚧體背蠟粉,因此要選用能夠腐蝕蠟粉的藥劑,或選用具備內吸殺蟲作用的藥劑。要節制恰當的施藥時期,在初孵階段,初齡若蟲蠟質還沒形成或很薄,此時防治,使用通常的觸殺劑都能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藥劑防治的方法有:

(1)在花木周圍,埋施15%涕滅顆粒劑。草本花卉幹徑每釐米用藥1—1。5g,草本花卉花盆內口徑20cm用藥1g左右,覆土後澆水。

(2)噴霧。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2。5%敵殺死乳油2000—25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通常噴藥1—2次,間隔5—7天,蟲害嚴重可恰當增長噴藥次數。噴灑時,必須周密精密,使藥液接觸蟲體,以充分發揮藥劑的觸殺作用。噴灑藥液前,最好進行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