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毛地黃的養殖方法以及病害防治

科普 閲讀(2.97W)
毛地黃的養殖方法以及病害防治

毛地黃別名又叫釣鍾花、自由鍾、徳國金鐘、紫花毛地黃。毛地黃是玄蔘科,毛地黃屬植物。毛地黃原產於歐洲西部。毛地黃稍能耐寒,也耐半蔭,稍耐早,毛地黃一般採用園土均可栽培。

但是毛地黃在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壤土中生長得更加好。毛地黃也是十分的漂亮,毛地黃怎麼養好,下面編輯來分享一下毛地黃的種植方法及注意事項。

毛地黃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少分枝,全株被灰白色短柔毛和腺毛。株高60~12Ocm。葉片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葉粗糙、皺縮、葉基生呈蓮座狀,葉緣有圓鋸齒,葉柄具狹翅,葉形由下至上漸小。

頂生總狀花序長50~8Ocm,花冠鍾狀長約7·5cm,花冠蠟紫紅色,內面有淺白斑點。萌果卵形,花期6~8月,果熟期8~10月,種子極小。同屬植物約25種。人工栽培品種有白、粉和深紅色等,一般分為白花自由鍾,大花自由鍾,重瓣自由鍾。

毛地黃的形態特徵:毛地黃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佈在海拔1200-1800公尺的山區,莖直立,少分枝,全株被灰白色短柔毛和腺毛,向陽的地方,葉子有根生葉以及莖生葉兩種,為卵狀長橢圓形。

全株都有密毛,花朵有粉紅色及白色兩種,頂生,總狀花序,花冠鍾型,內有粉紅色小點,雄蕊有四枚,果實為蒴果。株高60~12Ocm。葉片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

葉粗糙、皺縮、葉基生呈蓮座狀。葉緣有圓鋸齒,葉柄具狹翅,葉形由下至上漸小。頂生總狀花序長50~8Ocm,花冠鍾狀長約7.5cm,花冠蠟紫紅色,內面有淺白斑點。

毛地黃的生態習性:分佈在海拔1200-1800公尺的山區,植株強健,較耐寒、較耐乾旱、忌炎熱、耐瘠薄土壤。喜陽且耐蔭,適宜在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長。

毛地黃的栽培技術:春、夏播於疏鬆肥沃的土壤中,幼苗長至10cm左右移植露地。夏季育苗應儘量創造通風、濕潤、涼爽的環境。播種後要在第二年開花,而7月後播種第二年常不能開花。

秋涼後生長快,冬季適當保温,6~8月開花,至夏秋多因濕熱枯死。如環境適宜其有多年生習性,冬季防寒越冬後可再度開花。老株可分株繁殖,分株宜在早春進行易活。

繁殖方法:常用播種繁殖。以9月秋播為主,播後不覆士,輕壓即可,發芽適温為15-18℃。約10天發芽。基質的濕度要達到一定的標準。發芽過程中要有光照。也可春播。

栽培管理:喜温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耐寒,生長適温為13-15℃。怕多雨、積水和高温,耐半陰、幹早。冬季注意幼苗越冬保護,早春有5-6片真葉時可移栽定植或盆栽,栽植時少傷鬚根,稍帶土壤。梅雨季節注意排水,防止積水受澇而爛根。生長期每半月施肥1次,注意肥液不沾污葉片,抽苔時增施l次磷、鉀肥。

需肥量較大,喜歡持續的100ppm~150ppm的液態氮肥(15:5:15或15:10:15),濕度保持在2~4標準水平之間(濕度標準4是指基質的濕度保持在接觸時可感知潮濕但沒有浸透)。

在開花時節,考慮到花的質量和數量,可適當地增加光照。日照長度不會影響開花。雖然毛地黃是略喜陰植物,但當有充分的濕度和適當的低温時是可以在一定光照強度下生長的。

在開花之前,植物會出現8~12片葉子。儘管植物生長的温度適應幅度在12℃~19℃,但在收尾階段最理想的夜間温度為12℃~16℃。將植物種植在有一定保護冷牀的條件下,就能生長出高質量的植物和花穗。

相反,如果植物種植在有相對強光照和夜間温度超過19℃的温室裏,植物雖然也會開花,但會出現徒長和開花稀少的現象。種植者可以把毛地黃作為早春季節補充温室空間的一個選擇品種,而且投資小。

常發生枯萎病、花葉病和蚜蟲危害。發主病害時,及時清除病株,用石灰進行消淌毒。發生蟲害時,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2000倍液噴殺,同時也能減花葉病發生。

毛地黃的病害防治

症狀:受害植株在靠近土面的莖基部初生暗色斑點,擴大後呈棕褐色,收縮腐爛。病菌侵染葉片引起暗綠色水漬狀圓斑;侵染葉柄則呈褐色腐爛。潮濕時在病斑處可見白色絲狀物,嚴重病株倒狀。

發病規律:病菌不產生孢子,以菌絲侵人傳播。菌絲初期無色,後期淡褐色。腐生性較強。習居土壤或病殘組織內越冬。氣温適宜(20-24度)濕度較大,有利於病菌生長繁殖。海棠分株或扦插繁殖時造成傷口,或在陰雨天氣,澆水過多,泥土積水時易被病菌侵害,引起病害嚴重發生,植株腐爛死亡。

防治方法:選用有機質豐富的新土或經曬乾後顏色較深、質地堅實、碎泥時泥粉較少的塘泥及河泥作栽培土。最好不用舊盆土。施用的基肥要充分腐熟。加強田間管理,空氣濕度大時少澆或不澆水,以保持盆中泥土濕潤為度。少施氮肥,多施磷、鉀肥,及時摘除下部接觸土壤的病葉、老葉並銷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