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鹽鹼地種稻育秧及合理用水

科普 閲讀(9.3K)

鹽土種稻,為避免插秧時受到鹽害,可採用直播法。採用育秧移栽的應特別重視培育髮根力強的壯秧。實踐證明,在鹽土上就地育秧,能提高秧苗的耐鹽力,插秧後返青快、成活率高,同時又容易滿足大面積鹽土種稻對秧苗的需要。

鹽鹼地種稻育秧及合理用水

要就地培育壯秧,提高成秧率,主要的問題是防止鹽害,其措施除了抓好秧田的浸泡,儘量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外,還要通過秧田的科學用水,協調土壤水分、鹽分和空氣三者之間的關係,防止土壤返鹽,促使秧苗迅速紮根。

管好本田水,是協調土壤水、鹽、氣三者關係,促使稻苗移入本田後全苗早發的關鍵。根據各地經驗,要做到淺水插秧,插秧後立即灌深水(6釐米以上),護苗2-3天,並每天換水一次,可減少稻苗葉面蒸騰,防止鹽害傷苗,有利於稻苗紮根轉青,效果良好。

稻苗返青後進入分櫱期,如泡田洗鹽徹底,灌溉水質較淡(含氯化鈉約1克/千克),就可採取淺灌(l.5-3釐米)勤換的辦法,以促進分櫱早發。以後隨着稻苗長大,可逐步減少換水次數。實踐證明,採用上述灌溉方法,在灌溉水含氯化鈉2.3-3.0克/千克的條件下,可顯著減輕鹽害死苗,基本上達到保苗的要求,產量也顯著提高。分櫱末期可適當擱田,不但能控制後期的無效分櫱,而且能防止黑根死苗,有一定的增產效果。

長穗期以淺灌或間歇灌溉為主,此期葉片覆蓋田面,蒸發量減少,可以間歇灌溉或濕潤灌溉,一般6-7天灌水一次,以田間保水量不低於80%,表土不裂口為宜,抽穗前12-15天灌淺水1.5-3釐米,防止低温造成敗育以及空秕率增加等。

抽穗到灌漿期以淺水層為主,乳熟至黃熟期以間歇灌溉為主,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強根系活力,確保活稈成熟。停水時間視土壤情況,一般在蠟熟末期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