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山藥線蟲病的危害症狀、發病規律和防治措施

科普 閲讀(5.85K)
山藥線蟲病的危害症狀、發病規律和防治措施

隨着山藥種植面積的不斷增加,線蟲病危害逐年加重,嚴重影響了種植户們的經濟效益。經過多年防治實踐,本文將做了詳細的總結,供大家參考。

一、危害症狀

山藥線蟲病主要發生在地下塊莖部位,發病輕時,地上部一般沒有明顯的症狀;發病嚴重時,地上部表現葉色變淡、生長勢弱。

山藥線蟲病主要有兩種,一是根結線蟲病:為害塊莖和根,形成瘤狀蟲癭(俗稱水痘)是其主要特點。根莖發病部位的顏色明顯偏暗,呈黃褐色。細根上長有小米粒大小的根結。二是根腐線蟲病:初期主要危害種薯和幼根,後期主要危害塊莖,塊莖受害,初期表現為淺黃色小點,後為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稍凹陷的褐色病斑,病斑直徑2~4毫米,病斑內部呈褐色海綿狀,深度一般不超過3毫米,造成山藥植株的長勢弱、塊莖小。

二、發病規律

1、土質因素

山藥線蟲在同期好,田地具有較高的地勢,有充足的水分、且結構疏鬆的沙壤土發病率高,這種條件有利於線蟲繁殖發展。土壤潮濕、粘重,則不利於線蟲的發生。

2、土壤温濕度因素

種植環境的月平均氣温和平均降水量與山藥線蟲的活力和繁殖速度存在着重要的相關。山藥線蟲與山藥生長所需環境條件相似,一般地温20℃-30℃,土壤相對濕度40%-70%,最適合線蟲生長繁育,土温超過40℃線蟲活力下降,55℃以上時線蟲就會死亡。

3、耕作制度因素

線蟲的危害程度與山藥的連作年限成正相關,長年連作,土壤中的病原線蟲逐年累積,是病害加重的主要因素,所以老產區比新產區發病嚴重。

三、防治措施

山藥線蟲病是一種很頑固的土傳病害,線蟲抗逆性和繁殖能力都很強,不易根治。現在的藥劑防治只能是一種輔助措施,實施防治應該進行綜合防治。

1、加強引種檢疫。在引進山藥的品種時要進行嚴格的檢疫,以確保種子的無病。農户在自繁種時,選擇健壯無病的山藥種。

2、建立無病留種田,繁育無病種苗。最好在5年以上沒有種過山藥的田塊做繁種田,繁育健康的種苗。

3、清潔田園。山藥收穫後,要及時進行田地病薯和枯枝的清理,並進行無害化處理。剷除田間雜草如野莧菜等,儘量降低田間線蟲的數量。

4、合理輪作,避免連作。改變連年種植山藥的耕作制度,實施和各種糧食作物的輪作種植,惡化病原線蟲的生存環境,達到減輕線蟲為害的目的。

5、誘殺防治,降低蟲口密度。種植一些易感染根結線蟲的速生綠葉蔬菜,收穫時連根拔起,用來減少田間的線蟲量。

6、土壤高温消毒。有條件的地塊,在光照最充分氣温較高的7至8月份,深翻土壤25―30釐米,並灌水,然後覆蓋塑料薄膜,使土壤的温度達到55攝氏度以上,進行高温殺蟲。這樣還可以加快土壤的分解,使土壤的肥力不斷提高。視殺蟲效果可重複一次。高温消毒後,應配合施用微生物有機肥,增強土壤活力。

7、冬季殺蟲。在土壤上凍之前,及時的進行種植溝中的翻土,一個冬天可以殺死部分線蟲和蟲卵。

8、種塊處理。選用皮色好、質地硬、無病蟲侵染的蘆頭作種。播前將種塊放置在52℃~54℃的温水中,浸泡10分鐘,並上下攪動兩次,使種塊受熱均勻,達到殺滅線蟲的目的。撈出晾乾,在用石灰粉塗抹種植塊兩端,防治種植塊染病。

9、生物防治。應用淡紫擬青黴防治,播種後覆土前將淡紫擬青黴顆粒劑均勻撒於播種溝內,每畝用5億活芽孢/克淡紫擬青黴顆粒劑1.5公斤,防治效果既好又符合無公害生產標準。

10、化學防治。在山藥下種前,每667平方米用3%的米樂爾顆粒劑3-5kg,撒施於種植行,與10cm土壤摻勻,然後下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