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不同輕簡稻作式的種植表現及應用前景

科普 閲讀(3.12W)

1幾種輕簡稻作方式的種植表現

不同輕簡稻作式的種植表現及應用前景

1.1.1實收產量。實收產量以機插稻最高,平均單產為9000kg/hm2;其次為手裁稻,平均單產為8850kg/hm2;第3位是拋秧稻,平均單產為8700kg/hm2;第4位是麥套稻,單產為8400kg/hm2;直播稻單產最低,平均為8250kg/hm2。

1.1.2單位穗數。直播稻單位穗數最高,平均穗數達388.5萬彬hm2;機插稻、拋秧和麥套稻穗數都在360.0萬穗/hm2左右;手栽稻穗數最低,平均穗數為321.0萬穗/hm2。

1.1.3每穗總粒數。每穗總粒數最高的為手栽稻,每穗總粒數為121粒;機插秧和拋秧比手栽稻少5-6粒;麥套稻和直播稻比手栽稻少10-12粒。

1.1.4結實率。手栽稻結實率最高,為92%;其次為機插稻和麥套稻,比手栽稻少2%-3%;拋秧和直播稻最低,平均為85%-86%,比手栽稻低6%-7%。

1.1.5千粒重。最高的是手插稻,平均為27.5g;其次為機插秧,為27.3g;最低的是直播稻,為25.5g。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手栽稻的每穗總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均居首位,而穗數最少,原因是移栽時移栽質量未得到保證,移栽密度較小。

1.2效益分析(表2)從種植效益看,效益最好的為機插稻,每公頃純效益為6465元,比手栽稻高1155元;其次為直播稻,每公頃純效益為6090元,比手栽稻高780元;第3位是麥套稻,每公頃純效益為5880元,比手栽稻高570元;第4位是拋秧稻,每公頃純效益為5865元,比手栽稻高555元;手栽稻最低,每公頃純效益為5310元。

1.3成本分析(表3)由於稻作方式的不同,特別是直播稻、麥套稻減少了育秧程序中的秧田管理成本和移栽、拋栽工序,所以各種稻作方式的成本差異較大。總成本最高的為手栽稻,每公頃平均達8850元,其次為拋秧稻、機插稻和麥套稻,最低的為直播稻,每公頃平均為7110元。分析手栽稻的成本,成本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秧田育秧管理成本高,手栽稻和種子成本最低,但秧田管理成本較高,秧田管理成本比直播稻高420元/hm2;二是大田移栽成本高,大田移栽成本高達1530元/hm2,比機插稻高855元/hm2。

1.4生育期對同一品種徐稻3號不同稻作方式的生育期進行了系統跟蹤調查,不同稻作方式對生育期的影響很大

徐稻3號不同稻作方式的全生育期變化,從麥套稻的157d減少到直播稻的129d,減少了28d;徐稻3號的總葉片數從手栽稻的17葉減少機插稻、拋秧稻、麥套稻的16葉,直播稻總葉片數最少,只有15葉。

全生育期的縮短主要減少在拔節前(表5)。直播稻比手栽稻全生育期減少24d。其中,播種至拔節天數減少13d,佔總減少天數的54%;拔節至抽穗天數減少5d,佔21%;抽穗至成熟天數減少6d,佔25%。所以,全生育期差異主要表現在營養生長期的縮短。

2不同稻作方式的特點

2.1手栽稻手栽稻與肥牀旱育秧配套後與傳統的濕潤育秧相比,具有省秧池、省水、省種、省工、節本的優點,表現出對條紋葉枯病較好的抗性,特別是通過生化製劑的配套應用,使該項技術更簡便,操作更簡單,秧苗素質更好,秧齡彈性較大。栽後秧苗爆發力強,分櫱快。目前農村勞動力轉移較多,出現了移栽勞動力不足的情況,因移栽工作量大,導致移栽時基本苗得不到保證而直接影響到每公頃穗數,從而影響到產量和效益。

2.2機插稻機插稻具有省工節本、通過建立機插秧協會等形成產業化、可推進規模化種植等優點。但生產上對大田的整田質量要求較高,機手操作不當易出現斷壟缺株等現象,同時由於行距較大,影響足穗,部分遲插的田塊產量得不到保證,特別是6月22日以後機插的產量一般在7500kg/hm2左右。

2.3麥套稻麥套稻具有秸杆還田、免耕不育秧,環保、省工節本的優點。生產上必須過好四關,一是全苗勻苗關,二是雜革關,三是雜稻關,四是倒伏關。

2.4拋秧稻拋秧稻具有省工節本、操作方便、產量穩定、可推進規模化種植等優點。生產上拋秧時對田面整地質量要求較高,特別是拋植後如遇大雨易造成漂秧。同時田間雜草必須防除到位。

2.5直播稻直播稻具有操作簡便、不需秧池、省工節本、穩產高效的優點。同時避開了一代灰飛蝨的盛期,減輕了條紋葉枯病的危害。生產上必須注意的問題有:①草害較重;②後期羣體過大易倒伏;③後期如遇低温,不能安全齊穗。

3幾種輕簡稻作方式的應用前景

3.1發展機插稻機插稻是現代工業與傳統農業有機結合的產物,是減少農業勞動力、擴大種植規模、提高種稻效益的有效稻作模式,是未來水稻發展的方向。當前需做的工作主要是發展機插秧協會組織,完善機插秧配套栽培技術,尤其對如何保證機插秧的質量和時間,攻足穗數等環節上做好研究,確保這項技術健康穩定發展。

3.2提高直播稻這項稻作方式2004年在寶應縣廣洋湖鎮開始小面積應用,現正逐步向全縣擴大,2006年該縣各鎮上報面積為1.45萬hm2,實際應用要超過這個數字,已成為利用面積最大的一種輕簡稻作方式。目前這種稻作方式在全省面積也在逐步擴大,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現代化研究所2006年春適應羣眾需要,在全省各地舉辦多期技術培訓。因此,揚州市應加大技術力量,對目前羣眾自發進行的栽培管理措施進行研究,結合現有先進的水稻栽培技術,進行組裝配套,提高直播稻的栽培管理技術水平。

3.3擴大麥套稻麥套稻不育秧、不耕田整地、不栽秧,秸稈還田,解決了麥秸焚燒難題,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土壤,有利於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由於栽培管理措施研究深入,較好地解決了全苗、勻苗、雜草稻、倒伏等問題,是揚州市重點推廣的水稻輕簡稻作方式。在前兩年示範推廣的基礎上,建議加大培訓、宣傳和推廣力度,擴大其應用面積。

3.4穩定拋秧稻拋秧稻具有明顯的省力、省工、高產、高效、操作簡便的優點,受到農民的歡迎,在寶應縣應用範圍主要集中在範水、安宜、小官莊等3個鄉鎮。這些地區的羣眾已熟練掌握該項技術,所以應用面積一直比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