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山藥的種子和栽培技術 | 無公害山藥栽培技術

科普 閲讀(2.15W)
山藥的種子和栽培技術,無公害山藥栽培技術

山藥從古代以來人類就開始食用,並且山藥在我國的種植範圍非常廣泛,隨着生活質量的提高,大家都傾向於無公害食物,那大家知道無公害山藥是怎樣栽培的嗎?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一、整地與施肥山藥種植選擇無環境污染,排水良好的深厚砂壤土為宜。定植行距為1-1.5米,定植溝規格30-100㎝。基肥施農家肥3000㎏/畝,砱肥80㎏/畝。然後按1-1.5米寬做成高畦以備栽植。

二、栽植大理市山藥的栽培季節為農曆2-3月份為宜。播種採用單行或雙行條播,在畦上開溝10㎝深,然後按株距15-20㎝把山藥段子統一方向平放溝內,蓋土8-10㎝。

三、田間管理、支架扶蔓:山藥藤條細長脆嫩,出苗後需及時支架扶蔓。

1、蔬枝去弱:出苗後及早蔬去弱苗,留1-2個強健苗。主莖基部的側枝影響通風透光,應予摘去。

2、肥水管理:出苗後根據苗情及時追提苗肥,5月中下旬塊莖開始膨大時,進行第二次追肥;7月中下旬第三次施肥。出苗後塊莖生長前期需水分不多,塊莖生長盛期應及時澆水,保持山藥生長需水。雨季遇澇應及時排水。

3、山藥易發生炭疽病、褐斑病,發現發病可選用代森錳鋅、甲基託布津、百菌清防治,噴2-3次,每次間隔10天左右,如有地下害蟲,可拌毒餌防治。

四、適時收穫月下旬葉片枯死,地下塊莖停止生長時即開挖採收。

一、土壤選擇:

山藥種植以土層深厚、疏鬆、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宜,80-100釐米深度內要無粘土夾層、無硬塊雜質,水質及環境無污染。山藥不宜連作,否則,病害加重,產量低。

二、整地施肥

整地時必須精耕細耙,疏鬆土壤,新茬地要在上一年開挖山藥溝,開溝深度要足,一般在80-100釐米,第二年春天分層回填。山藥是喜肥、耐肥作物,施足底肥是獲得高產的基礎條件。春季整地時,應施優質土雜肥5000公斤/畝,雞糞1000公斤/畝,磷酸二銨50公斤/畝,硫酸鉀40公斤/畝。有機肥應撒施,施後耕20-30釐米深,化肥宜在開好的播種溝內溝施,有機肥應充分腐熟,鉀肥忌用氯化鉀,以免影響山藥質量。

三、種子選擇

山藥主要靠營養繁殖。山藥播種前要對種塊嚴格選擇,選擇具有本品種特性、無病蟲害、頂芽完全的山藥栽子或山藥段(長7-10釐米、重150-200克)做種,山藥段在播前30天左右截取,然後晴天在泥地或席地上曬種.直至皮色發綠為準。

四、適期播種

以20釐米土層地温穩定通過IO℃時為宜(我縣一般在4月20日左右)。首先在畦兩側(畦寬60-80釐米)開挖10釐米深的播種溝,然後將種塊按15-20釐米的株距順播種溝方向排種,排種時應注意種塊上端朝同一方向,這樣出苗後株距均勻。排好種後,上面覆蓋6~8釐米厚的細土,然後用腳踏實。

五、適時搭架

山藥為藤本植物,栽植後,需30天左右出苗,當苗高30釐米左右時就應搭架引蔓,搭架一般2行山藥為1組,用細竹竿搭成“人”字形支架,架高1-1.5米左右為宜,既可方便田間管理,又可增加受光面積,改善通風條件。

六、水肥管理

山藥抗旱怕澇,栽植後至莖葉生長期一般不需澆水(特別乾旱時澆一次小水)。第一次澆水時間一般在塊莖生長初期,我縣一般在6月底至7月初。整個山藥塊莖膨大期應保持土壤濕潤。雨季忌積水,應提前疏通田間排水溝,及時排澇。在塊莖膨大期結合澆水,畝施氮磷鉀複合肥50公斤,整個生長盛期追肥2-3次。7月上旬莖葉生長過旺每畝用多效唑30-40克進行化控。收穫前30-40天,補噴2—3次葉面肥,可促使葉枝繁茂,減少病害,以防早衰。

七、中耕除草

山藥發芽期遇雨,土壤板結,應及時中耕鬆土,雜草發生時進行中耕除草,雜草後期宜拔除。中耕要淺,避免損傷山藥塊莖和根系。

八、病蟲害防治

山藥炭疽病、葉斑病、莖腐病等,可於發病初期噴70%代森錳鋅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600倍液或50%甲基託布津7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膠懸劑800倍液噴霧,每7一10天噴1次,連噴2-3次,防治效果明顯。地下害蟲,可用辛硫磷、敵百蟲等拌毒土在播種前進行土壤處理或出苗後拌毒餌撒施或灌根防治。

九、收穫時間

山藥採收一般在霜降前後、地上莖葉經初霜枯萎後開始,直到土地封凍;也可在翌年春天土壤解凍後收刨,隨時上市供應。採收中要防止塊莖斷裂,以免降低商品價值,對傷損

的斷面沾石灰粉殺菌消毒。同時應將腐敗枝葉集中燒燬,以減少病原菌數量。

十、種子貯藏

山藥收穫後,應立即運人室內貯藏。貯藏之前認真進行清選,剔除帶傷帶病的塊莖。貯藏時,可先在地面上鋪一層細沙土,將選好的山藥平放到沙土上,鋪一層山藥蓋一層細沙,堆高以60-80釐米為宜。室內應保持一定濕度,以防乾燥。山藥適宜的貯藏温度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