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提高母豬產仔數的措施

科普 閱讀(1.28W)
提高母豬產仔數的措施

1、控制豬舍溫度。實驗證明,高溫對母豬繁殖有不良影響,胚胎死亡和溫度有很大關係,配後15天影響最大。如舍溫高達35℃時,產仔數為11.7頭;如舍溫控制在21℃左右,產仔數可達12頭。可見適宜的溫度對增加產仔數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後備母豬的適宜溫度為7℃-20℃,妊娠母豬的適宜溫度為11℃-15℃。高溫能引起母豬體溫升高,子宮溫度高不利於受精卵的發育和胚胎的附著,胚胎死亡率高,產仔數少。為提高母豬產仔數,應適時採取降溫措施,使舍內溫度不超過21℃。

2、豬群胎次結構。合理的胎次結構,能提高豬群的生產水平。胎次不同產仔數也不同。其規律是,第一胎產仔數少,第二胎開始逐漸增加,第四、五胎的產仔數最高,以後逐漸下降,從十一胎開始降至平均數以下。因此,應有計劃地淘汰更新豬群,把老齡豬、繁殖效能低的豬淘汰掉,補充優質的後備豬,使豬群保持合理、穩定的胎齡結構。合理的胎齡結構應是,三,四、五、六胎的佔60%左右;一、二胎的佔30%左右;七、八胎的佔10%左右。窩更新率應以14%-15%為宜。

3、雙重交配。母豬在一個發情期內用兩個品種或一個品種的兩頭公豬,間隔15分鐘-20分鐘各配一次,即為雙重交配。這種交配方式能增強母豬的興奮性,加速卵泡成熟,增加排卵數,縮短排卵時間,增加卵子對精子的選擇機會,提高受胎率和產仔數,還能使仔豬健壯,生命力強。

4、更新豬群。選留優質的後備豬,逐漸地更新豬群,是豬群的質量不斷提高的重要條件。在選留後備豬時應符合選種計劃規定的品種或雜交組合。個體選擇要嚴格,體質要健壯,結構良好,乳頭不低於七對,排列整齊,無內翻乳頭、瞎乳頭、小乳頭等,對後備豬還要加強培育,使之發育良好,具有良好的繁殖體況。初配年齡不低於8個半月,體重在110公斤以上。

5、提高母豬配種前後的營養水平。配種前母豬增加營養,叫做催情補飼。在短期內改善膘情,可以提高繁殖效果。限飼母豬在配種前催情補飼一個發情周期,會產生與整年優飼母豬同樣多的卵子,而且短時間(6天)進行催情補飼也會增加排卵數。但催情補飼只適用於限飼和瘦弱的母豬。其具體做法是,每頭每日增加喂料量1.5公斤,使日總喂料量達到2.7-3.2公斤,如不增加喂料量,也可在日糧中增加脂肪,其新增量為飼料喂量的5%-10%,催情補飼最適宜的時間是在發情前11天-14天。

6、加強公豬的飼養管理,保證有良好的精液。種公豬的飼糧每公斤應含消化能12.55-13.39兆焦,含粗蛋白質12%-14%、鈣0.65%、磷0.55%。日喂2.5公斤-3.5公斤飼料。每天上下午各運動一個小時,使公豬體質健壯,達中上等膘,性慾旺盛,精液品質好,從而提高母豬受胎數和產仔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