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花生主要病蟲害防治新技術

科普 閱讀(2.53W)
花生主要病蟲害防治新技術

(一)主要蟲害

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危害花生較重,損(減)產幅度較大的蟲害有地下害蟲和地上害蟲兩大類。

1、地下害蟲

蠐螬、金針蟲(姜蟲),種蠅(地蛆)、網目擬地甲(叩頭蟲)等。尤以蠐螬危害最重,造成損(減)產幅度最大。其成蟲蠶食花生葉片。幼蟲咬斷花生根系和子房柄(果針),蛀食幼果,造成死棵,掉果和空殼,一般減產20~50%,重者減產70%多,甚至絕收,農民對其深惡痛絕。根據蠐螬的發生和危害規律,總結多年的防治實踐經驗,認為要有效控制其危害,應遵循“五結合五為主”的綜合防治策略。即防治成蟲和幼蟲相結合,以防治成蟲為主;播種期防治與生長期防治結合,以播種期防治為主;區域性防治與重點地域(塊)防治相結合,以區域性防治為主;田內防治與田外防治相結合,以田內防治為主;化學防治與其他措施防治相結合,以化學防治為主。化學防治可在播種前每畝用20~25毫升“黍豐單”種衣劑包衣。播種時每畝(666.7m2)用1.O公斤有效成分足含量達10%的“速滅地蟲”藥肥粉粒劑蓋種或隨播種機施用化肥施入地下,以防治本地出土成蟲為主,同時也能兼治其他地下害蟲和苗期蚜蟲及其作為主要介體傳播的病毒病危害。歷年發生較重的區域和地塊還要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花生結莢期趁降雨前向花生株叢內撒施l.0~1.5公斤“速滅地蟲”藥肥粉粒,防治成蟲和初孵幼蟲為主。

2、地上害蟲

危害花生的地上害蟲有蚜蟲、薊馬、紅蜘蛛等刺、銼吸式口器害蟲和棉鈴蟲等食葉性害蟲。

(1)蚜蟲和薊馬刺、銼吸式口器害蟲

尤其以蚜蟲危害最重,不僅能直接吸食花生汁液影響生長,更重要的是傳播病毒病,導致大量小果和畸形果產生,造成大幅度減產和質量下降。對蚜蟲的防治應在播種時施用長效內吸性殺蟲藥為主,使花生出苗後帶毒生長,飛向花生田的有翅雌蚜不能存活繁殖。

(2)棉鈴蟲、造橋蟲等食葉害蟲

花生食葉害蟲有棉鈴蟲、造橋蟲、夜蛾類害蟲。主要危害葉片造成缺刻、空洞、甚至食光。對食葉害蟲的防治以堅持及早發現儘快防治,力爭消滅在危害前。大部分殺蟲劑皆可。

(二)主要病害

危害花生的主要病害有“倒秧”病、病毒病、葉斑病、白絹病和瘡痂病等。

1、“倒秧病”

主要指根腐病、莖腐病、立枯病,黑黴病等。受其危害引起花生始花前後大量死苗。花生收穫後及時晾晒,充分乾燥,安全儲藏,防止黴捂是預防該病的根本措施。播種前應用含廣譜性雜菌劑成分的種衣劑拌種包衣(如黍豐單)是良好的輔助措施。

2、病毒病

危害花生的病毒主要有矮化病毒(PSV)、花生條紋病毒(PStV)和黃花葉病毒(CMV)三種。主要導致莢果明顯變小和畸形,造成大幅度減產和品質下降。對病毒病的防治應同時考慮增強花生長勢.提高抗性;消滅傳毒介體,減少傳毒機會;抑制病毒繁殖和擴散,降低致病能力三個途徑。目前已知有效地措施有:(1)實行地膜覆蓋栽培並採用w栽培法,可有效增強花生長勢,提高抗性。並創造不利於蚜蟲(主要傳毒介體)生存和繁殖的小氣候環境,從而減輕危害,使小果和畸形果減少60%以上。(2)播種時用長效內吸性殺蟲藥拌種和蓋種,或隨播種機施用化肥一同施地下,使花生出苗後帶毒生長,遷飛入花生田的有翅雌蚜不能生存繁殖,減少傳毒機會。

3、白絹病,瘡痂病等其他病害

白絹病和瘡痂病主要發生在生育後期。連續高溫多溼,持續降雨,發生危害較重。白絹病主要危害根莖部,出現白絹絨毛(菌絲),死株,爛果。瘡痂病則造成植株中上部死亡,影響莢果充實。對白絹病和瘡痂病的防治,提倡在播種後,結合機械噴除草劑,混入廣譜雜菌劑,消滅土壤、肥料和病殘體中的初侵染源,減少傳播機會。生長期間防治應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噴灑保護性和治療性雜菌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