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獼猴桃灰黴病的症狀、病原、侵染規律及防治措施

科普 閲讀(2.09W)
獼猴桃灰黴病的症狀、病原、侵染規律及防治措施

隨着獼猴桃種植產業的快速發展,各種病蟲害問題造成的損失日趨嚴重,給農户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阻礙了獼猴桃種植產業的發展。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了,供大家參考。

症狀:

(1)葉部:帶菌的雄蕊、花瓣附着幹葉片上,並以此為中心,形成輪紋狀病斑,病斑擴大,葉片脱落。如遇雨水,該病發生較重。(2)果實:幼果發病時,殘存的雄蕊和花瓣上密生灰色孢子,初發生時,幼果茸毛變褐,果皮受侵染,嚴重時可造成落果。果實受害後,表面形成灰褐色菌絲和孢子,後形成黑色菌核。貯藏期果實易被病果感染。

病原:

病原為灰葡萄孢.。病原的生長髮育温度為0~30℃,最適温度為20℃左右。分生孢子梗單生,直立。分生孢子單胞,無色。

侵染規律:

病原以菌核和分生孢子在果、葉、花等病殘組織中越冬。在第2年初花至末花期,遇降雨或高濕條件,病菌侵染花器引起花腐,帶菌的花瓣落在葉片上引起葉斑,殘留在幼果梗的帶菌花瓣從果梗傷口處侵入果肉,引起果實腐爛。病原的生長髮育温度為0~30℃,最適温度為20℃左右。與果實軟腐病相比,在20℃以下的温度中,灰黴病源菌生長旺盛。因此灰黴病在低温時發生較多,病源菌在空氣濕度大的條件下易形成孢子,隨風雨傳播。

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實行壟上栽培,注意果園排水,避免密植。保護良好的通風透光,適宜的濕度條件是果園管理最基本要求。秋冬季節注意清除園內及周圍各類植物殘體、農作物秸稈,儘量避免用木樁作架。防止枝梢徒長,對過旺的枝蔓進行夏剪,增加通風透光,降低園內濕度。樹冠密度以陽光投射到地面空隙為篩孔狀為佳。採果時應避免和減少果實受傷,避免陰雨天和露水未乾時採果。去除病果,防止二次侵染。入庫後,適當延長預冷時間。努力降低果實濕度,再進行包裝貯藏。(2)藥劑防治:花前開始噴殺菌劑,用50%腐黴利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80%噴克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隔7天噴1次,連續2~3次。夏剪後,噴保護性殺菌劑或生物製劑。採前1周再噴1次殺菌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