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問答>有問必答>

種植大豆如何防治短額負蝗?

有問必答 閲讀(2.53W)

問:柑橘園深翻改土時需要注意什麼?

種植大豆如何防治短額負蝗?

一、短額負蝗對大豆的危害

短額負蝗又叫中華負蝗、尖頭蚱蜢、括搭板,主要危害大豆、花生、芝麻、水稻、麥類、煙草、蔬菜等100餘種植物。

短額負蝗以成蟲及若蟲取食葉片,形成缺刻和孔洞,影響作物生長髮育。

二、短額負蝗發生規律

1、短額負蝗在北地區每年發生1代,華北地區每年發生1~2代,長江流域每年發生2代,以卵在溝邊土中越冬

2、短額負蝗在華中4月份開始為害。華北地區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幼蟲大量出現,7~8月羽化為成蟲。東北8月上中旬可見大量成蟲。

羽化後的成蟲,5~7天后開始交尾,有多次交尾的習性,一生最多交尾45次,最少11次,平均交尾次數為30次。在交尾期間,雌蟲有揹負雄蟲習性,交尾後雄蟲仍可在雌蟲背上。交尾多集中在晴朗天氣和氣温較高的中午。交尾後7~23天,雌蟲開始產卵。產卵場所選擇在地勢較高、土質較硬的偏鹼性黏土地,植被覆蓋度在20%~50%,5釐米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的田埂、渠堰向陽坡處。產卵時雌蟲先用產卵器挖土、打洞,腹部插入土中,節膜不斷延伸,使腹部伸長為原來的3倍之多,然後在土中5釐米深處陸續產出卵粒。一般一頭雌蟲產卵1~2塊,最多可產4塊,每塊卵最多119粒,最少28粒,平均每塊卵為60粒。成蟲和若蟲善於跳躍,上午11時以前和下午3~5時取食最強烈。7~8月因天氣炎熱,大量取食時間地上午10時以前和傍晚,其他時間多在作物或雜草中躲藏。

三、短額負蝗防治方法

1、在短額負蝗發生嚴重的地區,在秋、春季結合農田基本建設,剷除田埂、渠堰兩側5釐米以上的土及雜草,把卵塊暴露在地面曬乾或凍死,也可重新加厚地埂,增加蓋土厚度,使孵化後的蝗蝻不能出土。

2、抓住初孵蝗蛹在地埂、渠堰集中為害雙子葉雜草、擴散能力極弱的特點,在3齡前及時進行藥劑防治。噴敵馬粉劑22.5~30千克/公頃,或40%敵馬合劑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噴霧。每隔5~7天防治1次,連續2~3次。田間噴藥時,藥劑不但要均勻噴灑到作物上,而且要對周圍的其他作物及雜草進行噴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