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問答>有問必答>

如何因地因品種確定玉米種植行距 | 提高密度能增產嗎?

有問必答 閲讀(2.82W)

問:如何因地因品種確定玉米種植行距,提高密度能增產嗎?

如何因地因品種確定玉米種植行距,提高密度能增產嗎?

玉米產量是由單位面積上有效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構成的。在一定範圍內,單位面積上種植密度增加,有效穗數相應增多,穗粒數和千粒重下降,但根據品種特性和地力條件,合理提高密度,穗粒數和粒重較穩定或下降幅度小。由於穗數增加而使總粒數顯著增加的補償效果大,最終提高產量。當前玉米生產中的突出問題是種植密度偏低,嚴重影響產量。

合理密植的原則是肥力高的地塊可適當密植,肥力低的地塊應適當稀值,以肥保密;水分充足可適當密植,水分不足應稀值,以水保密;早熟品種適當密植,晚熟大穗型品種適當稀值;投入肥料充足可適當密植,肥料不足應當稀值。

玉米的行距種植方式是改善羣體結構,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重要調節途徑。實踐證明,在密度增大時,配置適當的種植方式,更能發揮密植的增產效果。玉米行距配置方式因品種和地力水平而異。莖葉夾角小、葉片上衝,根系向縱深發展的耐密型品種,在肥力高的地塊上行距應窄些;高稈、葉片平展的品種,行距可寬些。通常玉米種植方式有等行平播,寬窄行密植,壟作等。等行平播優點是植株分佈均勻,能充分利用光能,生產更多的光合物質;寬窄行種植能夠改善羣體通風透光條件,便於田間管理和操作;壟作有利於玉米早播和幼苗生長。在多雨的季節,壟作比平坐便於排水;乾旱時,還可用壟溝灌水,有利於集中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