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常見大田作物需水特徵及適宜的灌溉方法

科普 閲讀(1.24W)

影響作物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因素有許多,作物的品種、光照時間的長短、土質的優劣、耕作技術的高低、氣候條件的適宜與否、灌溉次數的多少、每次灌溉量及灌溉方法等,就是同種作物在不同生長時期需水特徵也不同,為切實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本文只針對不同作物的需水特徵分析並提出了一些適宜的灌溉方法。

常見大田作物需水特徵及適宜的灌溉方法

1、玉米

玉米根系發達,體形高大,葉片大而厚,需水多,特別是抽穗灌漿期需水最大,在這一時期缺水會引起減產嚴重的後果。但在出苗期,需水較少,空氣濕度要求較低,為確保發芽率,耕作層的土壤含水量應保持在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

幼苗期由於植株矮小,生長緩慢,蒸騰面很小,為促壯苗。土壤水分應在持水量的55%~60%。拔節到抽穗開花期,是玉米營養生長最旺時期,抽穗開花到灌漿期是蒸騰面最大的階段,玉米需水最多,約佔總量的43.4%~51.2%,平均每天每畝約達3m³左右。從孕穗到灌漿乳熟階段須保持田間持水量的70%~80%,拔節到孕穗須保持65%~70%,土壤水分低於下限,須及時灌溉。

針對玉米是密植高幹作物這一需水特徵可優先採用固定式噴灌或結合當地的水源、地塊分佈採用移動式或半固定式噴灌。在無上述灌溉設施的情況下也可適當採用畦灌或溝灌的方法。只不過採用畦灌和溝灌1~2天后要及時的進行中耕鬆土,確保水分。

2、馬鈴薯

馬鈴薯的根系發達、粗壯,早期需水較少,開花坐果期需水較大。在無灌溉設施的情況下可適當採用渠道灌溉,尤其是溝灌在不漫過壟頂的時候有不破環馬玲薯根部土壤團粒結構,土壤表面板結的優點,在溝長較長時可分段灌溉,使其受水均勻一致。馬鈴薯也可根據當地情況採用噴灌的方法來灌溉。只是不同的噴灌方式有其各自的優越性和缺點。馬鈴薯試驗田引進美國先進的中心支軸式噴灌系統,它的優點是一次性噴灌面積大,便於施肥撒藥,實行自動化管理,節約勞力,缺點是它噴灑出來的形狀的圓形的,對邊角的灌溉無法保證,只能結合其他的方法來補灌,而且一次性投資很大,要求地形平坦且無任何高的障礙物(如電線杆,大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