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探討旱作物需水量的影響因素

科普 閲讀(2.51W)

作物需水規律是指在作物一生中,日需水量的變化情況。研究和掌握作物需水規律,瞭解旱作物需水量的的影響因素是進行合理灌排、科學調節農田水分狀況、適時適量滿足作物需水要求、確保高產穩產的重要依據。

探討旱作物需水量的影響因素

1、氣象條件。氣象條件是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影響因素,輻射、氣温、日照、空氣濕度和風速、氣壓等氣象因素對作物需水量都有很大的影響。太陽輻射愈強、氣温愈高、日照時間愈長、空氣濕度愈低、風速愈大、氣壓愈低。則作物需水量愈大,反之,則愈小。就地區而言,濕度較大、温度較低地區,其需水量小,而氣温高、相對濕度小的地區,需水量則大。

2、土壤條件。影響作物需水量的土壤因素主要有土壤質地、顏色、含水率、有機質含量、養分狀況等。砂土持水力弱,蒸發較快,因此在砂土上的作物需水量就大。黑褐色的土壤吸熱較多,其蒸發較大,作物需水量就大,而顏色較淺的黃白色土壤反射較強,相對蒸發較少,作物需水量較少。同時土壤表層濕度與土壤含水率對作物的需水量也有很大影響。

3、作物種類。在相同自然條件下,不同種類作物的需水量是不同的。一般而言,生長週期長、葉面積大、生長速度快、根系發達的作物需水量較大,反之較小。需水量較大的有麻類、豆類等,需水量中等的有麥類、玉米、棉花等,需水量小的有高粱、穀子、甘薯等。在我國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應主要種植需水量中等和需水量小的農作物。在節約水資源的同時也是在促進當地農業的發展。

4、農業技術措施。農業技術措施不同,作物需水情況不同。通過合理的農業技術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作物的需水量。如覆蓋地膜、覆蓋秸稈以及灌水後適時耕耙保墒、中耕鬆土等措施,通過改變土壤表面狀態,可減少作物需水量,進而達到節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