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羊肝片吸蟲病的流行病學有哪些?

科普 閲讀(1.94W)
羊肝片吸蟲病的流行病學有哪些?

該病多發生在夏秋兩季,6~9月份為高發季節。羊吃了附着有囊蚴(蟲卵→毛蚴→鑽入椎實螺體內→胞蚴→雷蚴→尾蚴→從螺體逸出~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各種年齡、性別、品種的羊均能感染,羔羊和綿羊的病死率高。常呈地方性流行,在低窪和沼澤地帶放牧的羊羣發病較嚴重。

該病主要在夏秋季節(即每年6-9月)發生,且任何品種、年齡、性別的羊都能感染,其中發病率、病死率較高的是羔羊和綿羊。該病通常呈地方性流行,尤其羊羣在沼澤或者低窪地帶放牧時會出現比較嚴重的發病。

肝片吸蟲主要在各種反芻動物(如羊、牛、鹿等)的肝膽管中,另外豬、馬屬動物以及部分野生動物也能夠感染,有時人也能夠感染。肝片吸蟲的體長為20—30mm,寬度為8—10mm,外觀呈扁片狀,活蟲呈紅褐色,死亡後呈灰白色。蟲體前端為頭錐,呈小圓錐狀,錐底相對較寬,叫做肩,從肩向後逐漸變窄。頭錐前端為口吸盤,腹面肩部水平線的中央為腹腔吸盤。

該病多發生在夏秋兩季,6~9月份為高發季節。羊吃了附着有囊蚴(蟲卵一毛蚴一鑽入椎實螺體內一胞蚴一雷蚴一尾蚴一從螺體逸出~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各種年齡。

該病通常在夏秋兩季容易發生,由於羊只的肝臟、膽管內寄生有蟲體,會導致急性或者慢性創傷性肝炎、膽管炎,同時會造成營養障礙以及全身中毒等,甚至是大量死亡,應注意防治。

任何品種、性別、各個年齡的羊都能夠感染,其中羔羊和綿羊患病後的死亡率高。該病往往呈地方性流行,尤其是羊羣在沼澤和低窪地帶放牧會出現比較嚴重的發病。該病主要在夏秋季節發生,每年6~9月達到發病高峯。

肝片吸蟲屬於吸蟲綱複殖目片蟲科,其成蟲是一種體型較大的吸蟲,長度在30~40mm,寬度在10~15mm,呈扁平的小樹葉狀,局部為棕紅色。該蟲體為雌雄同體,頭錐存在於蟲體前端,並明顯突出,頂端為口吸盤,下方為腹吸盤。肝片吸蟲的蟲卵也較大,呈淡黃褐色的橢圓形,類似薑片蟲卵,經由糞便排到體外,在温度適宜的條件下經過10余天會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之後會鑽入中間宿主體內,主要是椎實螺科的動物,經過30天左右的發育會成為尾蚴,然後從螺體逸出,附着在水生植物或者淺水面上變成後尾蚴,也就是囊蚴。

該病多發生在夏秋兩季,6~9月份為高發季節;在冬季和初春,氣候寒冷,牧草乾枯,大多數羊消瘦、體弱,抵抗力低,是肝片吸蟲病患羊死亡數量最多的時期。常呈地方性流行,發現後,往往呈散發,持續幾年時間,不能根除。滅源,清患,預防,採取綜合措施是根除本病的關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