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影響棗樹栽植成活的因素與解決措施

科普 閲讀(1.25W)
影響棗樹栽植成活的因素與解決措施

近年來,我縣紅棗栽培面積不斷擴大,在栽植過程中,普遍存在栽植成活率不穩定的問題,為此,筆者根據多年的生產實踐經驗和調查研究,總結出影響棗樹栽植成活的諸多因素,並針對性提出瞭解決措施。

1影響棗樹栽植成活的因素

1.1栽前苗木水分損失過多

栽前苗木水分的損失,主要是從起苗到栽植前的各個環節:一是起苗時遇大風或在氣温較高的晴天起苗,水分散失快;二是起苗的人手少,使起苗、打捆、堆集等時間拉的過長,中午温度較高時,又末將苗木覆蓋;三是在刨苗後、運輸中、栽前貯存時未加覆蓋物,裸露時間過長;四是栽前未及時補充水分。根據筆者調查,從外地調來的棗樹苗,栽前浸水1~3d(天)的移栽成活率可達到84.7%~90.7%,而未浸水的移栽成活率只有61.6%~72.5%。

1.2苗木質量不高

據調查,從外地調入的苗木,根頸粗1cm以上的棗苗,成活率可達88.89%;而根頸粗0.7cm以下,成活率僅為36.1%~52.2%。可見,粗壯、質量高的苗木抗逆性強,成活率高;反之,則成活率低。

1.3根系發育不好

調查表明,根系發育好且有3~5條側根的棗苗,移栽成活率為91.4%~96.7%;而根系發育不好,沒側根的或側根少於3條的棗苗,移栽成活率僅為33.3%~73.9%。根系發育好,吸收功能強,緩苗期短,成活率高;根系發育差,吸收功能弱,乾旱缺水時,遲遲不發芽,最後乾枯死亡,或先發芽而後回芽死亡。

1.4挖坑過早、過大,回填土未踏實

在丘陵旱地栽的棗苗,由於栽植前後沒有透雨,凡是挖坑早(10~15天)、挖坑大(50cm見方)、栽苗後回填土未踏實又不能大量澆水的,苗木成活率只有25.5%~42.7%;而凡是隨挖隨栽、挖坑小(35cm見方)、栽後回填土踏實並澆足水的,苗木成活率為68.7%~87.3%。

1.5樹盤小

據調查,在乾旱的年份,春季在花生小麥地裏栽種棗苗,樹盤只留40~50cm方圓的,栽植成活率僅為10.71%~38.46%;而無間作,留100cm寬棗樹定植帶的,移栽成活率可達66.67%~75.00%。樹盤留的小時,在乾旱缺水的情況下,間作物與棗苗相互爭奪水分,從而影響了棗苗的成活和生長。

1.6未定幹或定幹過長

在栽後長期乾旱的情況下,苗高100~120cm而未定乾的棗苗,成活率僅為52.6%;定幹高度為60cm的棗苗,成活率為73.9%;定幹高度為20~25cm的棗苗,成活率為88.6%。未定乾和定幹較高的棗苗,地上部蒸發面積大,水分損失多,因此成活率低。

1.7存放時間過長

調查表明,從起苗到栽植不超過5d(天)的棗苗,移栽成活率為82.8%~94.6%;而起苗到栽植超過5d(天)的棗苗,移栽成活率只有50.5%~73.9%。從起苗到栽植這段時間內,中間相隔時間越短,成活率越高;反之,相隔時間越長,成活率越低。

1.8栽植時間選擇不當

據調查,在保證水分需要的前提下,冬栽棗苗成活率為73.8%~81.7%,而萌芽前春栽的棗苗成活率為83.0%~94.6%。冬栽棗苗由於越冬時間長、水分損失多、温度低及越冬保護做的不好等原因,栽植成活率較低,而春栽棗苗可以避免冬栽的不利因素。

1.9水分供應不及時

栽植後較長時間未能澆水的棗苗,很難成活;栽植後未能及時澆水,在3~5d(天)內才澆水的,成活率為53.3%~70.5%;栽後能立即澆足水的,成活率在85%以上。

1.10不良的氣象條件

近年發現,在新建棗園,由於受乾旱、大風、強蒸發、長日照等不良氣象條件的影響,使新栽棗苗地上部水分嚴重缺乏,遲遲不發芽,有的即使發芽後,也變成了僵苗。據調查,外地調入和存放時間較長的苗,發生這種現象

的佔21.2%~36.6%,本地苗隨起隨栽的也佔10.6%。

2提高棗樹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2.1儘量防止苗木水分損失

為了防止苗木水分損失過多,在生產上應注意以下幾點:①起苗前苗圃澆足水,使苗木吸足水分,同時便於起苗,可減少對根系的損傷。②選擇無風的天氣(最好是陰天)起苗,以減少苗木水分的散失。③起苗後為了減少苗木水分的消耗,按定乾的要求,多留出20cm進行預備定幹。④將預備定幹後的棗苗,25株捆成1捆,用2%~3%的土壤保水劑泥漿或500倍甲基託布津泥漿蘸根,而後用塑料薄膜為內襯,外套編織袋將苗木下半部包嚴,有條件的將苗木全部包裝最好。⑤將包裝好的苗木,及時運至背陰背風的地方,用篷布覆蓋暫存。未用塑料薄膜等包裝的苗木,蓋篷布前要向苗木上淋水,以防苗木風乾。⑥運苗時,用集裝箱車或罩帆布篷車運苗最好。如條件不具備,用卡車運苗,裝苗後一定要用篷布覆蓋嚴實,以防水分散失。⑦栽前可將苗木放在苗高2/3的水中浸泡,根據苗木起苗後運到栽植地時間的長短,浸水1~3d(天)。已蘸過泥漿、包裝運輸較好、苗木失水不嚴重的,可直接栽植,不需要再浸水。⑧起苗後未蘸泥漿的苗木,浸水後再經根部消毒,用保水劑泥漿蘸根。從存苗處到栽植地的運輸途中和在栽植過程中,苗木也要進行覆蓋,以防風吹日曬失水,影響成活。

2.2培育高質量苗木

培育高質量苗木的關鍵技術,一是要控制苗木的密度,每667m2(畝)產苗4000~5000株為宜;二是要加強苗圃水肥管理,要求嫁接部位以上10cm處粗度應達到0.8cm以上。

2.3保證苗木有完好的根系

苗木完好的根系,是棗苗栽植後成活、早發、快長的關鍵,生產上首先應注意在用酸棗仁育苗時,因酸棗根為直根系,側根不發達,可以在酸棗苗2~3片真葉時,採取切斷主根的方法,促其側根發育,使出圃的棗苗保證有3~5條側根;其次是,起苗時儘量挖深、挖大,保證根系完好。

2.4挖栽植坑要適時,坑的大小要適宜,回填土要踏實

在乾旱缺墒的情況下,樹坑不宜挖的過早、過大。過早挖坑,待栽樹時土已風乾;坑挖的過大,又沒有充足的水澆灌,保證不了成活。乾旱地栽棗苗,要隨栽樹隨挖坑,挖坑以40cm見方為宜,水澆地挖坑以60~80cm見方為宜。值得注意的是,栽樹時回填的土一定要踏實,這樣既可以節省用水,又可以使棗苗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

2.5留足樹盤

在花生、小麥等間作物地裏栽種棗樹時,一定要留足樹盤或種植帶。樹盤和種植帶,至少應留出100~150cm的空間,才能保證通風透光和充足的肥水供應。

2.6及時和合理定幹

應在起苗後、打捆前及時定幹,最晚也應在栽前定幹。合理定幹要根據栽植地的澆水條件來決定。一般來説,澆水條件好的,定幹高度為60~70cm;澆水條件一般的,定幹高度為40~50cm;澆水條件差的,定幹為20~30cm。定幹後,還要對保留的二次枝進行短截。根據澆水條件,二次枝可留3~4節、1~2節或全部從基部剪除。二次枝的剪截,也可在起苗後、打捆前進行。

2.7儘量縮短苗木存放時間

實踐證明,春季起苗後,隨着苗木存放時間的延長,栽後成活率日趨降低。因此,要有計劃地起苗和調苗,儘量縮短苗木存放時間。採用浸水方法存放苗木時間應不超過3d(天),用堆放+灑水+覆蓋方法存放苗木一般不超過5d(天)。

2.8選擇合適的栽植時間

在黃河中下游地區,一般春栽較冬栽省工,而且成活率高,但春栽不宜過早,合適的時間應以棗樹發芽前的“春分”(3月下旬)至“清明”(4月上旬)栽植為好。在做好越冬保護的前提下,也可冬季栽植,即選在落葉後到封凍前這段時間(11月中下旬)進行。為了防止個別年份強寒流降温,對棗苗造成凍害,冬栽時對棗苗應採取培土封幹或埋幹越冬保護措施。

2.9保證水分供應

水利條件差的地區栽種棗樹時,可組織車拉人擔,以保證用水的需要。一般30cm見方的樹坑,栽樹時每坑應澆水15~20kg;40~50cm見方的樹坑,每坑應澆水30~40kg;80~100cm見方的樹坑,每坑應澆水60~90kg。除了栽植時澆足水外,在緩苗期、生長期間遇到乾旱,也應及時澆水補墒。

2.10苗木地上部套袋

在華北地區春季栽種棗苗,易遇乾旱、大風等不良的氣候條件,為了保證棗苗成活,除要在栽樹時澆足水保證土壤有充足的墒情外,給地上部分套上塑料袋十分重要。為了節省材料,可去掉棗苗二次枝,用比地膜稍厚的塑料薄膜,製成寬10cm、長比定幹高度稍長的塑料袋,套在苗幹上,袋口紮在地表以下5cm的苗木基部,然後用土埋住袋口、踏實。待棗苗發芽後,先將袋頂撕開一半,使其鍛鍊5~7d(天)後,再將袋頂全部撕開,再過5~7d(天)後,將套袋全部去掉。近年,我地在棗樹栽植時推廣套袋這一新技術,使成活率提高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