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小麥紋枯病發病規律 | 小麥紋枯病的流行規律?

科普 閲讀(2.88W)
小麥紋枯病發病規律,小麥紋枯病的流行規律?

病菌以菌絲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殘體上越冬或越夏。播種後開始侵染為害。在田間發病過程可分5個階段即冬前發病期、越冬期、橫向擴展期、嚴重度增長期及枯白穗發生期。

病菌以菌絲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殘體上越冬或越夏,播種後温濕度調節適宜時開始侵染為害。在自然情況下,病原菌僅以菌絲危害,後期可產生菌核,菌絲體幼嫩時無色,老熟時淡褐色,較粗壯,多分枝,分枝處形成隔膜,分枝處明顯縊縮。菌絲生長後期形成菌核,由菌絲糾結而成,大如綠豆粒,小如米粒,外層組織菌絲疏鬆,內層組織較緊密。冬小麥播種過早、秋苗期病菌侵染機會多、病害越冬基數高,返青後病勢擴展快,發病重。

病菌的菌核或菌絲在被害植物殘體上,或混入糞肥中,或在土壤內越夏或越冬,成為初次侵染的主要菌源。田間耕地、施肥、澆水等農事操作可使病菌擴散。被害植株上的新病斑可長出菌絲,伸出寄主表面,向鄰近的麥株蔓延進行再侵染。冬麥播種過早,太密,冬前麥苗過旺或使用氮肥過多,麥苗徒長的麥田,以及春季遭受低温寒害、脱肥或灌水太多的麥田,發病均較重。秋冬温暖,次年春季多雨潮濕的天氣,施用帶病殘體作糞肥而沒有腐熟的,以及酸性土壤,均有利於發病。小麥品種間的抗病性有明顯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