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山藥褐腐病症狀及防治方法

科普 閲讀(1.92W)
山藥褐腐病症狀及防治方法

山藥褐腐病症狀:

發病部位為根莖。發病初期地上部葉片邊沿出現黃色斑,後成黃褐幹邊。收穫時根莖現腐環狀不規則褐色斑,或出現畸形,稍有腐爛,病部發軟,重時失去藥用價值。

山藥褐腐病發病環境及條件:

以菌絲體或厚垣孢子或分生孢子在土壤或種子越冬。帶菌肥料、種蘆頭和病土成為翌年初傳染源,靠雨水淋濺傳播蔓延。連作,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土壤黏重,通透性差,施人未腐熟農家肥,偏氮或脱肥田發病較重。

山藥褐腐病防治方法:

(1)收穫後徹底病殘體並帶出田外焚燒。

(2)冬季注意深翻凍土,翻前地表先噴灑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劑。

(3)不用帶菌蘆頭作種,為穩妥起見,種薯種前要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種10-15分鐘。

(4)發病初期,即用70%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及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10天噴1次,連噴2次以上。

整形的修剪方法

整形樹形以開心形、雙層開心形和叢狀形三種為主。苗木定幹高度在40—60釐米,定干時剪口下10—15釐米範圍內有6個以上的飽滿芽。定幹後一般在6月上中旬,新梢可長到30—40釐米,選定3個主枝,其餘新梢全部摘心,3個主枝間隔15釐米左右,均勻分佈,相互水平夾角約呈120°,主枝張開角度宜在40°左右,主枝一般剪留長度為35—45釐米。第二年對延長枝進行短截,剪留長度為45—50釐米,選留個主枝上的側枝,側枝距主幹30—40釐米,側枝宜選在斜平側或斜上側,側枝與主枝的水平夾角以50°為宜。第三年對各主枝的第二層側枝剪留長度50—60釐米,第二側枝必須在側枝的對面,相距25—30釐米的枝條,斜上側或斜平側,第二側枝夾角以45°—50°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