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荔枝巢蛾的發生與防治

科普 閲讀(2.15W)
荔枝巢蛾的發生與防治

荔枝巢蛾屬鱗翅目巢蛾科害蟲,是國內近幾年在荔枝上新出現的害蟲,寄主有荔枝、龍眼、人面子樹等。我省的廣州、博羅、茂名、東莞、惠來等荔枝主產區均有發生危害,其幼蟲在樹幹或枝條表皮下取食危害,使樹皮鬆馳、爆裂,嚴重影響樹體營養輸送,使根系發育不良,枯枝增加,樹體衰退,產量下降,對生產造成巨大損失。

一、形態特徵

幼蟲體扁平,黃褐色,老熟幼蟲體長15―20毫米,寬1.5―2.0毫米,土黃色,體表光滑少毛,體壁蠟質層較厚。腹足退化,3對胸足發達。蛹為被蛹,褐色,體長12毫米左右,雌雄蛹末端有明顯區別。蛹具有繭,由樹皮碎屑、糞粒、吐絲交織綴全而成。成蟲8―12毫米,翅展22―24毫米,頭部及身體覆蓋白色鱗粉,觸角雄蟲羽狀、雌蟲絲狀。卵接近矩形,長0.55―0.65毫米,寬0.31―0.37毫米,卵殼表面有網狀花紋,初產卵為黃白色,接近孵化時呈淺藍色。

二、生活習性

荔枝巢蛾的成蟲不活躍,多停留在寄主的枝幹上。成蟲壽命:雄4―6天,雌4―10天,雌雄比例約2:1,羽化後第2天即可進行交尾併產卵。卵產在主幹或大枝條上的樹皮裂縫或傷口處,單粒或幾粒一堆,卵粒上常有少量的鱗毛覆蓋。幼蟲孵出後不久就能咬食並潛入表皮內,在取食危害的同時吐絲綴合樹皮、木屑和蟲糞等雜物,形成一幅幕簾,為自身營造隱匿場所。隨着幼蟲蟲齡的增長,幕簾和寄主受害面積不斷擴大,取食部位也從韌皮部逐漸深入到形成層。

三、發生規律

在廣東的增城、電白等荔枝產區,荔枝巢蛾每年發生1代,危害高峯期約在9―11月份,此時正達幼蟲的4―6齡,為幼蟲的暴食期,12月份幼蟲進入高齡期,以老熟幼蟲進行越冬,越冬場所是被害寄主的樹皮下,翌年4月中旬―5月中旬越冬幼蟲結繭化蛹,成蟲出現於每年的5月中下旬―6月下旬。

四、防治措施

1、由於在陰蔽的果園,荔枝巢蛾的發生明顯重於通風透光的果園,而且樹齡越大,危害率越高,因此可有針對性地採取一些農業措施,比如選擇合理的栽培密度、中耕除草、對樹齡較高的果園進行修枝整形等,以增加果園通風透光,降低濕度,減輕危害程度。另外,通過加強肥水管理,培養健壯樹體,對提高抗蟲能力也大有益處。

2、農藥防治:在7―9月份期間,用刀片或竹籤把遮蓋幼蟲的碎物颳去,讓幼蟲暴露,然後用克蝨星、喹硫磷、甲胺磷、或氧化樂果等藥劑兑水800―1000倍噴霧枝幹。

3、生物防治:可用斯氏線蟲A24品系,配製成1000―2000條/毫升溶液,對樹幹進行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