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不同條件下的小麥施肥時科學的方法是什麼?

科普 閲讀(1.18W)
不同條件下的小麥施肥時科學的方法是什麼?

不同條件下的小麥施肥時科學的方法是什麼。

不同的條件下的小麥施肥技術和施肥量都是不同的,大家不能盲目的去給小麥施肥料,不遵守科學。小編來教你該如何施肥。

一、施肥技術

1、氮磷作底肥一次深施。在小麥播前將全部氮磷肥一次深施或配合種肥,生育期內不再追肥,該技術一般應用於產量水平較低,土質較重,小麥生育期降雨較小。灌溉條件較差的麥田,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節約勞力,降低成本。但在土壤質地較輕。地下水位較高的田塊及高產施肥中不宜採用。

2、“前氮後移”施肥技術。是與常規施肥相比施氮量後移。即在底施有機肥,鱗。鉀肥的基礎上,減少基氮和前期(冬前或返青)氮肥用量,其另一個含義是與常規施肥相比春氮施用時期後移,由原來的返青期追肥後移至拔節期之孕穗期。“前氮後移”可延緩根系和旗葉的衰老,改善後期的光和物質生產能力,提高小麥產量。該技術主要適用於土壤肥力水平高。灌溉條件好的田塊,此時獲得理想的畝穗數已不困難,而畝穗粒數和粒重的作用相對增大,獲得高產必須使產量構成三要素協調發展,獲得較高的穗粒數。

3、增“氮。鱗”與“穩氮增鱗補鉀配微”施肥技術。不同產量的小麥,由於養分的需求不同。相應麥田土壤肥力不同。投肥習慣與水平不同,合理施肥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有差異。低產麥田,由於相應土壤本身氮磷的普遍缺乏,生產中投肥量又不足同時其他元素的不足尚未暴露出來,生產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肥料中氮磷供應不足的問題,因此要增氮磷。而另一方面由於對養分的需求增加,土壤中養分限制因子的種類增加,施肥要解決多種養分的不平衡問題,在目前條件下“穩氮增磷補鉀配微”.據小麥專家介小磊等人1995-2000對潮土麥區高產麥田土壤養分限制因子調查,發現在大量元素中鉀已上升為限制小麥產量提高的限制因子,微量元素中鋅是主要的限制因子,其次是錳和硼。

二、小麥的施肥量

據大量的研究資料及實踐表明:畝產500公斤產量水平,畝施用氮。磷和鉀用量分別為12-16公斤、6-8公斤和5公斤,其中氮素基追比為6:4;畝產600公斤產量水平,氮、磷和鉀畝用量分別為14-20公斤、8-10公斤和10公斤,氮素基追比為5:5.在中等肥力土壤上,可採用上限,而在高肥力土壤條件下可採用下限。

掌握不同條件下小麥施肥技術與施肥量,促進小麥更好的生長。

1、在小麥苗期,初生根細小,吸收養分能力較弱,應有適量的氮素營養和一定的磷,鉀肥,促使麥苗早分櫱,早髮根,形成壯苗。

2、撥節至孕穗期,抽穗期,植株從營養生長過渡到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的階段,是小麥吸收養分最多的時期,也是決定麥穗大小和穗粒數多少的關鍵時期。因此,適期施撥節肥,對增加穗粒數和提高產量有明顯的作用。

3、抽穗至乳熟期,仍應保持良好的氮,磷,鉀營養,以延長上部葉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促進光合產物的轉化運轉,有利於小麥籽粒灌漿,飽滿和增重。小麥後期缺肥,可採取根外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