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玉米紋枯病的發病原因 | 玉米紋枯病的識別

科普 閲讀(1.13W)

玉米紋枯病在我國早於1966年在吉林省有發生報道。70年代以後,由於玉米種植面積的迅速擴大和高產密植栽培技術的推廣,該病發展蔓延較快,目前已在全國範圍內普遍發生,且危害日趨嚴重。一般發病率在70%~100%,造成的減產損失在10%-20%,嚴重的高達35%。由於該病害危害玉米近地面幾節的葉鞘和莖杆,引起莖基腐敗,破壞輸導組織,影響水分和營養的輸送,因此造成的損失較大。

玉米紋枯病的發病原因,玉米紋枯病的識別

該病主要發生在玉米生長後期,即籽粒形成期至灌漿期,苗期很少發生。該病主要危害葉鞘和果穗,也可侵害莖稈。初在近地面的1~2節葉鞘發病,逐漸向上擴展。病斑初呈水浸狀,橢圓形或不規則形,中央灰褐色,邊緣深褐色,常多個病斑擴大匯合連片似雲紋狀斑塊,包圍整個葉鞘,使葉鞘腐敗,並引起葉枯。病斑可擴展至果穗,危害果穗。果穗苞葉上產生雲紋狀病斑,較大,可擴展至整個果穗苞葉,可侵入果穗內部,使籽粒、穗軸變褐腐爛。莖稈被害病斑褐色,呈不規則形,後期破裂,嚴重時露出纖維。天氣潮濕時,病斑上可見到稀疏的白色絲狀菌絲體。病部組織內或葉鞘與莖稈間常產生褐色顆粒狀菌核,菌核周圍有少量菌絲和寄主相連。成熟的菌核灰褐色,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多為扁圓形,脱離落入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