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豬丹毒的臨牀症狀有哪些?

科普 閲讀(6.44K)
豬丹毒的臨牀症狀有哪些?

豬丹毒的慢性型病例主要表現為關節炎。關節炎可以侵害一個或多個關節,主要發生於保育豬(也可見育肥豬)的後肢踝關節、後肢膝關節以及腕關節。患豬食慾降低、全身僵硬、跛行、不願活動。為了減輕痛疼。經常將重心從一條腿轉向另一條腿,四肢可能收縮於腹下。呈現一種弓背的姿勢,不願站立或根本不能站立。同時這種類型的豬丹毒臨牀表現是心內膜炎或心臟瓣膜的炎症,這種情況會導致豬的心功能不全及繼發肺水腫和呼吸困難、甚至突然死亡的發生。

臨牀症狀。潛伏期短的1天,長的7天。急性型。此型常見,以突然爆發、急性經過和高死亡為特徵。哺乳仔豬和剛斷乳的小豬發生豬丹毒時,一般突然發病,表現神經症狀,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多不超過一天。亞急性型(疹塊型)。病較輕,頭一兩天在身體不同部位,尤其胸側、背部、頸部至全身出現界限明顯,圓形、四邊形,有熱感的疹塊,俗稱打火印,指壓退色。疹塊突出皮膚2-3毫米,大小約一至數釐米,從幾個到幾十個不等,乾枯後形成棕色痂皮。病程約1-2周。慢性型。由急性型或亞急性型轉變而來,也有原發性,常見的有慢性關節炎、慢性心內膜炎和皮膚壞死等幾種。

豬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型人畜共患熱性病,分為三種類型1急性型2亞急性型3慢性型。1急性型:又稱敗血性體温高達42°-43°多突然死亡。2亞急性型:又稱疹塊型其特徵是皮膚表面有出現疹塊病初少食,口渴,便祕,有時噁心嘔吐,體温升高至41℃以上。通常於發病後2~3日在胸、腹、背、肩、四肢等部的皮膚髮生疹塊,呈方塊形、菱形、偶或圓形,稍突起子皮膚表面,大小約一至數釐米,從幾個到幾十個不等。初期疹塊充血,指壓褪色;後期瘀血,紫藍色,壓之不褪。3慢性型:多有急性或亞急性轉化而來是一種多發性增生性關節炎,關節腫脹,有多量漿液性纖維素性滲出液,粘稠或帶紅色,後期滑膜絨毛增生肥厚。慢性型常發於老疫區。有關節炎,。

豬丹毒是豬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其主要特徵為高熱、急性敗血症、皮膚疹塊(亞急性)、慢性疣狀心內膜炎及皮膚壞死與多發性非化膿性關節炎(慢性)。目前集約化養豬場比較少見,但仍未完全控制。病豬體温達到42~43℃,稽留不退,體弱,不願走動,躺卧地上,不食,有時嘔吐。結膜充血,眼睛清亮。糞便乾硬呈慄狀,附有粘液。小豬後期有的發生下痢。嚴重的呼吸增快,粘膜發紺。部分病豬皮膚髮生潮紅繼而發紫,以耳、頸、背等部較為多見。

1急性病例個別豬突然發病死亡。體温升至41.5℃以上,個別豬在發病初期表現出無症狀的突然死亡。有的用退熱藥後病豬病症很快減輕,經過一天左右的時間,如不能及時針對病因治療,病情很快變壞,且皮膚出現紫黑色連片斑塊。走路僵硬形如踩高蹺,喜卧。解剖時常出現腎臟出血性腫大,胃粘膜瀰漫性出血嚴重等豬丹毒典型病理變化。2亞急性(疹塊型)。體温41℃以上,頸、背、胸、臀及四肢外側出現多少不等、大小不一的疹塊。疹塊方形,菱形或圓形,稍凸於皮膚表面,紫紅色,稍硬,俗稱打火印。體温升高2~3d後,體温下降,中央壞死,結痂痊癒,病程1~2周。3慢性型。急性或亞急性豬丹毒耐過後常轉變成慢性型,以跛行和皮膚壞死為特徵。皮膚結節壞死並且發黑,表皮壞死增厚似結痂盔甲狀。關節疼痛和發熱,隨後變成腫脹和僵硬。心內膜炎、菜花樣疣狀贅生物形成菜花心。

臨牀症狀。分為急性敗血症、亞急性疹塊型和慢性型;除此外還可隱性感染;急性敗血症:突然發病,突然死亡;體温40-42℃,甚至更高;站立時背弓起,有尖叫;一般小豬表現為腹瀉,大豬便祕;懷孕母豬可能會流產;嚴重的表現呼吸困難,可視粘膜發紺。不及時治療,在2-3天內死亡,死亡率很高。成活的豬5-7天可恢復正常。急性敗血型:急性的全身性的開始表現為菌血症,很快出現全身性感染(敗血症)的臨牀症狀:亞急性疹塊型:病後1-2天,在背、胸、腹側及四肢的皮膚上,出現大小不等的黑紫色疹塊,有方形、菱形、圓形或不規則形、或融合連成一大片,疹塊部稍凸起皮膚表面,中間蒼白,界限明顯,很像烙印,故稱:打火印。隨着疹塊出現,體温下降,病勢減輕,數天後疹塊逐漸消退,凸起部漸下陷,最後形成幹痂,表面脱落而自愈。良性經過,此型病程約10-12天,死亡率低。個別病例也有轉為急性或慢性的。慢性型:體温正常,全身症狀不明顯。最明顯的特徵是關節炎,另外還有心內膜炎,病豬跛行,呼吸困難,有的出現心功能不全和皮膚壞死。

慢性型多由急性型或亞急性型轉來。主要表現心內膜炎、慢性關節炎和皮膚壞死幾種。慢性心內膜炎表現為呼吸困難,眼結膜呈藍紫色,體軀下部淤血,浮腫,呈青紫色,重症者2〜4周死亡。關節炎常發於四肢關節,以膝關節、腕關節和跗關節最為多見,患病關。節腫脹,疼痛,步態搖晃,跛行,甚至卧地不起,體弱消瘦,病程數週至數月。常見病豬耳、肩、背、尾、蹄,局部皮膚腫脹、壞死,乾硬如一層甲殼,約經2〜3個月,壞死皮膚脱落,留下疤痕,不長毛。如有繼發感染則病情加重。

豬丹毒是豬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其主要特徵為高熱、急性敗血症、皮膚疹塊(亞急性)、慢性疣狀心內膜炎及皮膚壞死與多發性非化膿性關節炎(慢性)。目前集約化養豬場比較少見,但仍未完全控制。病豬體温達到42~43℃,稽留不退,體弱,不願走動,躺卧地上,不食,有時嘔吐。結膜充血,眼睛清亮。糞便乾硬呈慄狀,附有粘液。小豬後期有的發生下痢。嚴重的呼吸增快,粘膜發紺。部分病豬皮膚髮生潮紅繼而發紫,以耳、頸、背等部較為多見。病程短促,可以突然死亡。輕微的可以以用青黴素,嚴重的就用、牧~佗~科~技、的/菌統治、來注射。

本病主要發生於架子豬,哺乳豬和成年豬發病較少。急性豬丹毒有什麼症狀?詳細介紹如下:急性(又稱敗血型)豬丹毒是在流行初期常見的,特徵是體温驟然上升,高達42℃以上,食慾突然減少或廢絕,但仍有飲欲,間或發生嘔吐。病豬常表現寒戰、伏卧不起,若勉強驅趕,則步行不穩。眼結膜病變出現之前即死亡;但也有在發病後的第二天或死亡前不久可見皮膚上出現紅斑的,這種紅斑多發生在胸、腹和股內等皮膚較薄的地方,初淡紅、漸變暗紫,指壓即褪色,去壓後又恢復。病豬臨死時由於心臟機能減弱,致使呼吸困難,脈搏弱而快,黏膜呈現紫青色。此型的死亡率較高,有的地區流行時發病率平均為55.1%,死亡率佔病豬數的85%。

急性型敗血型。通常在疾病流行初期出現,大部分病豬表現出明顯的臨牀症狀,如體温明顯升高,往往超過42C;食慾驟然降低,有時伴發嘔吐;往往出現寒戰,拒絕走動,步態僵硬,行走蹣跚;眼結膜發生充血,只有非常少的分泌物。發病經過1~2天或者在臨死前,胸部、腹部以及股內皮膚較薄處開始出現紅斑,且形狀和大小都有所不同,初期呈淡紅色,之後顏色逐漸變深。病程右邊持續2~4天,發病率通常在55%左右,死亡率一般在80%~90%。慢性型。主要從急性型和亞急性型轉變而成,病豬體温基本正常或者略有升高,食慾不振,體質消瘦,被毛粗亂,發生貧血,拒絕走動,呼吸加快且短促,伴有輕微的咳嗽;可視黏膜呈紫色,胸部和四肢發生浮腫;正常情況下,無法治癒,最終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