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肥東縣花生主要病蟲種類及其無公害植保技術

科普 閲讀(1.29W)
肥東縣花生主要病蟲種類及其無公害植保技術

花生是我縣東、北部低山丘陵地帶農村主要經濟作物之一。20世紀70-80年代種植面積曾達到2萬公頃,隨着水利條件的改善,有的地塊被種植水稻等作物所取代,現在常年種植面積穩定在6667公頃左右。經過多年的生產實踐和廣大農技人員的總結,為我縣花生的無公害生產奠定了基礎,現就我縣花生的主要病蟲發生種類及無公害植保技術要點簡敍如下。

一、主要病蟲發生種類

1、花生莖腐病: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多在主莖第1對側枝處或根莖的中上部發病,其發病高峯期為6月中下旬與8月上旬。發病的輕重與種子質量、栽培條件、氣候等有密切關係,使用黴捂種子、帶病菌有機肥、花生地連作、播種過早等發病均重。

2、花生根腐病: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幼苗出土後即可發病。先在莖基部近土面出現濕潤狀黃褐色斑,後變為黑褐色,地上部失水萎蔫,逐步枯死。該病發生與土壤質地有密切關係。一般沙土地發病輕,黃粘土地發病重;土層深厚、透水性好的地塊發病輕。大雨驟晴、花生連作的發病重。

3、花生青枯病:該病是由細菌引起的病害,苗期至收穫期均能發生,以花期發病最多。病株地上部初表現失水狀,通常是在主莖頂梢第2葉片首先萎蔫或側枝頂葉暗淡下垂,1-2天后,全株葉片自上而下急劇凋萎,葉色變淡,組織保持綠色,故為"青枯"。在潮濕情況下,剖視莖部,常見有渾濁的乳白色細菌液,用手擠壓可流出菌液。自發病至枯死一般7-15天,嚴重時2-3天可全株枯死。

4、花生蚜蟲:花生蚜蟲多發生在苗期與花期,成蟲和若蟲多羣集在花生嫩葉、嫩芽、花柄和果針上吸汁為害,使葉片變黃卷縮,生長停滯,植株矮小,同時影響花芽形成及莢果正常發育,以致花生減產。

5、花生蠐螬:花生蠐螬主要在播種期為害萌發的種子,咬斷幼苗的根莖,斷口整齊平截,常造成幼苗枯死,輕則缺苗斷壟,重則毀種絕收。莢果期為害花生的果實,造成蟲傷果,引起發芽、腐爛,嚴重時可造成產量損失50%以上。

二、無公害植保技術

1、種植基地的選擇:在無污染的生態環境中建立生產基地,實行水旱輪作或花生與玉米、棉花輪作,不能與山芋、大豆輪作。有條件的可在播種前灌深水15天以上,可有效地殺死土壤中的地下害蟲和減少病菌,在生產過程中要及時拔除病株,並集中處理,做到田間清潔。

2、花生種的選擇:選擇適應本地氣候條件、綜合性狀較好的抗病品種,如皖花2號、魯花11等品種,大面積引種,引種前應做好試驗示範工作。要選擇沒有黴捂過的、色澤較好的花生作為種子。

3、適時早播,合理密植:花生生長期較長,應適當早播,爭取早發,培育壯苗。春播花生在4月上旬播種,地膜覆蓋還可適當提前,以滿足花生對温度的需要,避開蟲害為害高峯,減少病蟲發生為害,還可提前上市,提高種植效益。多年實踐表明,地膜花生畦寬100釐米,每畦播4行,2粒播種,株距15釐米左右。

4、加強肥水管理:科學施肥,不僅可以改善作物的生長狀況,且能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及受害後的補償能力。肥料以有機肥、農家肥、生物肥為主,禁止施用已受工業"三廢"污染的城鎮生活廢棄物污染的河泥,禁止用污染水作灌溉水,控制氮肥等化學肥料的使用量,可降低重金屬、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含量,降低有害生物的殘留量。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農家肥1000-1500千克,並配施過磷酸鈣40-50千克,硫酸鉀10-15千克,一次性施入土壤作基肥。農家肥要充分腐熟,防止帶菌,扎針結果期遇乾旱,應適當灌溉。

5、合理控制病蟲:無公害花生對植保要求高,為儘量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數,在病蟲害一般發生年份,宜採用物理和機械防治。利用昆蟲的趨光性,在金龜子等成蟲發生期,用白熾燈、高壓汞燈誘殺成蟲,以減少成蟲基數;利用蚜蟲對顏色的趨性,在幼苗生長期,田間懸掛黃板,誘殺有翅蚜,減少蚜蟲的發生量。還可以利用害蟲對某些物質的趨性進行誘殺。如用楊樹枝條誘殺金龜子是降低田間蠐螬基數的方法之一。

6、科學使用農藥:當病蟲害發生比較嚴重時,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及生物製劑農藥進行防治。播種時用白僵菌拌種和土壤處理,土壤處理每667平方米用白僵菌1.0千克。絕對禁止使用甲胺磷、呋喃丹等高毒高殘留農藥。做到能挑治的不普治。防治病害以藥劑拌種為主,防治蚜蟲用吡蟲啉類農藥對水進行葉面噴霧。嚴格掌握農藥品種的使用次數和使用方法,且注意輪換使用,以延緩病蟲的抗藥性。同時,全面推廣先進藥械,實施"精、準"施藥技術,減少農藥浪費和農藥對環境的污染,提高農藥的利用率和有效性。收穫前15天禁止使用農藥,保護農業生態,確保符合無公害產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