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茄子褐紋病的傳播途徑?

科普 閲讀(2.3W)
茄子褐紋病的傳播途徑?

病原主要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器在土表的病殘體上越冬,同時也可以菌絲體潛伏在種皮內部或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種子表面越冬。病菌的成熟分生孢子器在潮濕條件下可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萌發後可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也能通過傷口侵染。病苗及莖基潰瘍上產生的分生孢子為當年再侵染的主要菌源,然後經反覆多次的再侵染,造成葉片、莖稈的上部以及果實大量發病。分生孢子在田間主要通過風雨、昆蟲以及人工操作傳播。病菌可在12天內入侵寄主,其潛育期在幼苗期為3~5天,成株期則為7天。

病菌以分生孢子附着於種子表面或以菌絲體伏於種皮內或以分生孢子器、菌絲體在土壤中的病殘體上越冬,並能成活2~3年。翌年,帶菌種子致苗期發病,引起猝倒或立枯。土壤帶菌,常引起莖基部潰爛。在田間,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風雨、昆蟲傳播。病害發生的最適温度28~30℃,相對濕度80%以上。因此,高温、高濕利於發病。多年連作、植株生長衰弱、地勢低窪、土壤粘重、板結、種植過密、田間濕度大、結露時間長等均利於病害流行。

(1)種植密度大、通風透光不好,發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抗性降低易發病。(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間病殘體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雜草從生的田塊,植株抗性降低,發病重。(3)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機肥帶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殘體的易發病。(4)大棚栽培的,往往為了保温而不放風、排濕、引起濕度過大的易發病。(5)陰雨天或清晨露水未乾時整枝,或蟲傷多,病菌從傷口侵入,易發病。(6)地勢低窪積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濕易發病,高温、高濕、連陰雨、日照不足易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