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創富都>周邊>科普>

犢牛腹瀉的綜合治療

科普 閲讀(2.74W)
犢牛腹瀉的綜合治療

犢牛腹瀉是臨牀上常見病之一,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其以初春及夏末秋初多發,出生後3周齡以內的新生犢牛多發生,特徵是拉稀便、軟便或水樣便,嘔吐,脱水和體重減輕。它是造成犢牛生長髮育不良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以出生一個月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被稱為新生犢牛的殺手。致命的腹瀉多侵害生後2周內的犢牛,約佔犢牛發病率的80%。給養牛業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腹瀉分為營養性(如牛奶飼餵過量、牛奶突然改變成分、低質代乳品、奶温過低等引起)和傳染性(諸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引起)腹瀉兩種。大腸桿菌是引起新生犢牛腹瀉的主要病原菌。無論犢牛腹瀉是由何種病原微生物引起,其臨牀表現大體一致,即脱水,酸中毒和排出稀糞。因此,要堅持綜合治療的原則,為提高治療效果,臨牀上應注意掌握以下四點:1、把握兩個時機,初期緩瀉和適時止瀉。緩瀉是當病犢排糞遲滯,胃腸鼓脹,或雖排惡臭稀糞但排糞並不通暢時採取的措施。緩瀉可應用人工鹽、大黃蘇打片或石臘油等加適量防腐消毒藥內服。止瀉適用於腸內積糞已基本排除,糞便臭味不大而仍瀉下不止。病犢明顯脱水者,可用收斂藥如鞣酸蛋白或吸附劑木炭末內服。對於腹瀉時間較長,糞便雖有惡臭味,並混有膿血時不宜用瀉劑,也不宜止瀉,應當着重消炎和補液解毒。2、堅持三個原則。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3、加強四項措施。消炎,強心,補液,護理。實踐證明,補充體液防止犢牛脱水,會大大提高治癒率。補液要注重抓住“早”和“足”兩個環節,即早補液補足液。可用5%葡萄糖鹽水3000毫升、20%葡萄糖液300毫升,每日3次~4次。並注意補鹼,當發生酸中毒時,在輸液時加入5%碳酸氫鈉液250毫升、20%安鈉咖液10毫升或1.1%氯化鉀100毫升,可解除犢牛低血鉀症,提高治癒率。體温升高的病牛應肌注安痛定、地塞米松、利巴韋林。4、注意中西醫結合。對於飲食性腹瀉(傷乳瀉)可用焦三仙10克,枳實、厚朴各6克,梔子、黃芩各9克,水煎灌服,並絕食或減食8小時~12小時。對犢牛副傷寒、大腸桿菌感染等宜用葛根、黃連、黃芬各10克~15克,烏梅(去核)、訶子、薑黃各10克,車前子40克,甘草5克水煎灌服。配合消炎補液。對於病毒性腹瀉可用蒼朮10克,厚朴、陳皮、乾薑、白朮、茯苓、澤瀉、豬苓各9克,甘草6克,訶子5克水煎取汁灌服。配合強心補液。此外,後海穴(肛門與尾根間的凹陷處)注射10毫升~30毫升黃連素也有較好療效。亦可取母牛血液100毫升~20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或用20毫升~30毫升一次皮下注射。